作者:陈彬 许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5 9:42:46
选择字号: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高校应“向下扎根,向上发展”

赵继 

■本报记者 陈彬 见习记者 许悦

每所大学都应是独一无二的,有着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因此,在评价中也应该考虑更多的因素和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应该更加多元化,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公平性并给予各大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高校的发展。

再过两天,高考就要来临,无数学子将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高校在考场上奋战。在这些考生眼中,高校将是带给他们知识和经验、为实现理想而打下基础的重要地方,也是很多学生迈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

可见,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对于学生、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的。因此,如何办好高校、办出一所怎样的高校,成为了各高校校长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之一。

对此,东北大学校长赵继与记者交流了他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创造环境 评价多元

对于考生乃至全体社会公众而言,判断一所高校的强弱,最简单也最直观的方法便是参与各种排行榜。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不论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大学的排名与评价都甚是火热,媒体对此也都很关注。这些排行对于高校的发展确实也有着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作用,然而,对排名过多的关注和报道,有时也会使高校和社会产生困惑,使一些问题复杂化。

媒体和社会对排行的过于关注,使得高校也不得不面对各种排位,对于其中一些有显示度且容易测量的评价指标更加关注,比如论文。

在赵继看来,这并不是一种让人感到乐观的态势。现实中,有的研究者为了发表高被引论文、提高影响力指标,在做科研时运用某些“技巧”,在“前沿的夹缝”中找题材、出论文,片面追求高被引。有的学校纯粹为了提升排名,不惜以超乎常规的重金专门引进聘用这样的研究者,以实现其“学科发展目标”。而有些学校的某些学科,以科技前沿为目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导向,常年潜心做科研,甚至引领了一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了一个领域的技术进步,却常常既不能提升排名,也得不到各种商业排行的关注。

事实上,就在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赵继就曾表示,如果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客观,不能进行分类评价,将会误导一些高校“急功近利”去片面追求论文指标,使一些技术创新见长和人文社科底蕴厚重的大学“很受伤”,这不利于大学乃至教育的长远发展。“发表论文的数量比较容易度量,但大学文化、教改和育人成就、技术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等内涵因素,因其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往往难以用量化方式作简单度量和排名,然而,这些内涵因素对于评价一所大学的贡献、对于一流学科特色建设又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高水平论文也很重要,但是‘唯论文论英雄’就不可取了。比如我国的一些高水平行业性院校,它们以应用研究、技术创新见长,虽然也发表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被国内外业界公认,但其水平主要还是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上,体现在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上。”赵继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道,发表论文没有错,也不是问题所在,问题在于片面地以某一项指标对各类高校进行“一刀切”式评价,这使得很多科研人员和高校得不到合理的承认,因此,对高校多元化的评价是当务之急。

赵继认为,每所大学都应是独一无二的,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因此,在评价中也应该考虑更多的因素和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应该更加多元化,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公平性并给予各大学合理的评价,才能够真正地推动高校的发展。

在他看来,当前高校对于人才评价的观念已经向多元化转变,其中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就是多元评价探索之路上的第一步。但是,只凭借高校人才评价机制的转变是不能带来彻底转变的,还需要配套的政策和环境加以支撑。

“高校对教师、人才评价机制转变了,但是社会对于高校的评价观念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改变,两种评价导向不能够相适应和协调,就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对高校整体评价观念转变和机制上的配套调整也是政策落实很关键的一点。”赵继说。

高校发展 向下扎根

对于高校的发展而言,多元化评价可以作为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而存在。与此同时,对于自身的发展方向,高校还需要设定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线。在赵继看来,像东北大学这样的高校,在设定这条发展路线时,首先应该考虑向下扎根,将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其实就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不久,赵继在参加过某次高端论坛时就曾表示,高校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当然是提供创新人才。不过与此同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还要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自身独特定位问题,做自身最擅长的方面。

在这方面,东北大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实例。

第一块超级钢、第一个大学科技园、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第一台国产CT、第一个软件上市公司……“东北大学就如同其名称一样,牢牢扎根于东北的黑土地之上。”赵继介绍道,无论是在共和国建设初期,还是在国家飞速发展的现在,东北大学都作了很多敢为人先的探索。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技术转移、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上都有很多的实例。

“为国担当,敢为人先,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作贡献的精神是刻在东北大学的文化基因里的。相信无论是谁做东北大学的校长,都不会放弃这样的责任和目标,会把这样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一直坚持下去。”赵继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在赵继看来,对于高校中的科研工作者、学者也是如此。高校科研应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扎根中国大地,切实服务于国家和区域发展。“高校的发展应该向下扎根,将论文写在国际科技前沿的同时,更应该书写在中国大地上,在科研领域,这其实是一种担当的精神。”赵继说,“是运用‘技巧’博名利,还是真正为区域、为行业、为国家发展突破瓶颈,我相信评价的专家们都会一目了然。”

依然以东北大学为例,该校RAL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以及他带领的团队就是赵继引以为骄傲的、扎根中国大地做科研的团队之一。

王国栋团队数十年如一日地活跃在钢铁生产第一线,在鞍钢、本钢等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团队的很多研究课题都来自于生产第一线,以问题为导向,从中凝练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研究、创新和解决。这些课题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企业需求与行业难点,有些还能够做到领跑钢铁领域的创新发展,为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团队在钢铁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甚至可以与世界上的钢铁强国,比如德国、日本设备同场竞技。

“该团队研究出的领跑技术自然也属于创新成果。他们一直以来强调‘真做科研,做真科研’,切实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问题,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他们也是一直如此实践的。这样的团队在东北大学还有很多,他们都在默默地为真正的科技创新做出贡献。”赵继说,这才是真正地将论文书写在中国大地上,这是每一所高校都应该鼓励、激励的。

瞄准一流 向上发展

作为美国顶尖高校之一的斯坦福大学,是众多学子渴望就读的学府。但是在其建校的历史长河中,学校真正的腾飞却是伴随着硅谷发展壮大的脚步。可以说,斯坦福的发展与硅谷的诞生、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是扎根其上、汲取营养向上延伸成长的。

“当年斯坦福大学和今天的英国华威大学的发展道路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即向下扎根汲取营养,汇聚资源向上发展。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大学来说,就是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瞄准世界一流发展。”赵继分析道。

自“双一流”建设提出以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道路,以推动一流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东北大学则在为行业、国家发展服务的同时,也不断汲取着来自区域和行业的资源营养,努力向上“生长”。

赵继强调,东北大学的学科定位是一种以工为主的多学科性大学,其使命是以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创新成果服务国家战略、民族复兴和区域发展,提升人类福祉。而这里的区域不只是学校校址沈阳,更包括东北和更大的区域。“也正因此,东北大学很多的发展资源实际上是来自于地方和所服务的区域,汲取所在区域的营养。向下扎根、向上发展、聚焦目标、形成特色,就是东北大学一直以来发展的道路。”

赵继反复强调,每所优秀的大学都应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所在的区域不同、汲取的养分不同,自然也就会形成其独有的特色。这也是一所高校应该保持的。

“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性质千差万别,使命和服务侧重也不尽相同。高校不应因‘统一’的排名等标准而被同化,丢掉了自己的特性。”赵继表示,如果高校为了排名等因素,一看到缺了什么评价要素马上就补什么,为了补齐短板,分散精力,而忽视了特色发展得不偿失。“我们东北大学也存在某些短板,需要加强的必须加强,但绝不放弃自己的特色,要坚定地将特色坚持下去。”

赵继坦言,在社会过于关注大学排名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一校之长,要想保持自身特色,就需要面对很多的困难和压力。但是,他自己会一直坚持下去,保护好学校的传统特色,并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更要保护好像王国栋院士这样的教师和团队。“‘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在高教领域的大战略,首先要求高校有使命和担当,而不是单纯追求排位。‘双一流’建设是动态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东北大学也将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使命和担当,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向下扎根,向上发展,将文章写在科技前沿上,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东北大学应有的情怀。”赵继说。

《中国科学报》 (2018-06-05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