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乐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0-11-12 17:12:30
选择字号:
“开放获取”应对期刊危机 中国学界被指态度暧昧
 
张晓林亦强调,如果仅仅把“开放获取”看成是科技界“小圈子”里的游戏,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多数国家,科技研究主要由公共资金支持,而公众能否方便及时获得公共资助研究所产生的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公共政策问题。在订阅期刊的“统治”下,除少数机构外,大部分社会成员实际上被剥夺了对最新研究成果的获得权。
 
国外大型出版商在英国高校内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科学家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论文的比例,可达到93%至99%。而对论文需求更迫切的,恰恰不是在大学内部。比如,作为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尤其是诸多创业板公司,尚不可能获得大学所能获取的资源。可见,科技资源体系保障不足,对创新是个巨大的阻碍。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优秀研究成果在国外商业性学术期刊上发表,不仅使科研成果成为国外出版社向产出国索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工具,国家自主知识资产保存也难以实现。所以,保证研究成果的公共可获得性,对科学家、科研机构、政府及其科研资助部门来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张晓林道。
 
为期3天的大会很快落幕。从喧嚣与热闹中冷静下来,张晓林仍不自觉地感到一阵孤独:发达国家倡导“开放获取”运动的领军人物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学教务长等群体代表,而在国内,比较积极的人士大多来自图书馆系统,很少看到有科学家、院士们努力参与其中。“就这一点来说,它恰恰反映了国内科学界在观念上的惰性,更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学家们公共意识的缺失——未明了自身所从事科研活动的终极意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