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
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 习近平主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通过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草案)
习近平主持会议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一次会议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党的二十大举行预备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秘书长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副秘书长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李玉:坚持“三物融合生产” 推进乡村振兴
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需要进一步加大菌物种业投入,推动科企合作,加强菌种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生物育种成果及时高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更好保护菌类生物种质资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吴汉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需产教融合
集成电路是一个工程和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尤其是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其涉及的材料和实验设备昂贵,国内院校有产业经验的师资又极为稀缺,导致无法形成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也远远跟不上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谢明勇:食品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
报告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王军志: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与发展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传染病大流行,给人类社会各方面带来重大影响。生物医药在诊断试剂、疫苗、抗疫药物等方面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关键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开启了未来突发传染病疫苗和药物研发的新格局。
江松: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大有可为
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使命担当,树立科技自信,心无旁骛埋头科学研究,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勇攀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唐洪武:奋力开拓治水兴水新局面
我深感,新征程上治水兴水的使命任务艰巨。迈入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作为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治水任务最为艰巨的国家之一,治水兴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申长雨:践行“四个表率” 落实科技领域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是党中央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部署。要通过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好院士的“四个表率”作用,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科技创新的相关部署。
谢克昌:走好中国特色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
现代煤化工要围绕开发特种油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和新一代甲醇制烯烃技术等高新技术推进高端化发展;围绕终端产品多联产和原料多元供给推进多元化发展;围绕攻关二氧化碳低能耗、低成本捕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低碳化发展,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
周成虎:积极促进大范围有组织的联合创新
如何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创新,也是今天我国科技界面临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技国际合作形式多样,其中以国际大科学计划为核心的国际合作应该是一种高级形式。
郭雷:责无旁贷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
当前,包括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远,无论在助力科学技术与教育自身的发展和转型,还是在依法治国和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信息技术科学部的院士,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
侯增谦:强化“四个面向” 争做“四个表率” 以高水平基础研究推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和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抓住发展机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着力开展建制化、有组织的科技攻关和引领性、原创性的地学研究,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新格局构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科技强国建设。
张平文:勇担科教兴国使命 发挥数学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也迎来了施展才干的更广阔舞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必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上的攻关能力,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必将有助于提升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进而推动现代化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科院党组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工程院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2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
10月24日上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
中国科协党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0月24日,中国科协党组召开2022年第三十九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党的二十大闭幕会精神、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团结奋进科技界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再次抵达重要历史性时刻。新时代赋予新使命,育人才凝聚强大力量,新目标激发奋进动力,二十大报告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
凝心聚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科技工作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阐述,引发科学家和一线科技工作者热议。
卢方军:做“干活的人”
每次听到“您带领的‘慧眼’载荷研制团队”时,他总要纠正一下:“不能说是我带领的,我只是个干活的人。”卢方军是“慧眼”卫星有效载荷总设计师,也是中科院高能所副所长。今年他又多了一重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
陈玲玲:生物“暗物质”的“解码人”
“牢记作为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牢记作为国家人的特殊使命,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说出这番誓言时,语气铿锵有力。
“夸父一号”成功发射,专家详解:我国为何又发射一颗探日卫星
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夸父一号”是用来干什么的?它与去年发射的“羲和号”卫星有何区别?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采访了“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卫星系统总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诸成,科学应用系统总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黎辉。
用好“黑科技” 养好“黑土地”——走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河湾示范区
9月,又到了秋收时节,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被包围在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里。伴随着轰鸣声,一台鲜红的拖拉机在已完成秋收的田间往返,演示着翻土、压地等作业方式。拖拉机上虽然没有人,但几公里外的人可以在室内实时看到它的运作情况,并随时向它下达新的指令。
这台无人拖拉机名叫“鸿鹄T300”,由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牵头研制,属于第三代智能农机设备。9月,它刚刚完成样机联调,正式下线。
科技创新夯基石 砥砺奋进迎盛会
砥砺奋进的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对29份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进行全面研究分析,目前,团队在月球水的太阳风来源等方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十年来,我国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攻关、勇毅前行,努力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十年来,中科院产出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十年来,中科院科研人员坚守使命定位,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
过去十年,中科院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努力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充分活跃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不仅优化科研布局,强化科研布局的战略性、引领性、协同性,统筹区域、领域和创新平台的布局,还推进科研管理改革。中科院出台了“基础研究十条”,对选题机制、管理方式、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为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顺利实施,制定了“攻关八条”,引导、保障骨干科研人员潜心攻关。
航天探索: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一批航天重大工程成就举世瞩目,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
十年,奏响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强音
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这十年来牢记使命,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担当,以服务国之大者为己任,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奏响了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强音。”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总结。
这十年,我国科技“软实力”提升几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软实力”持续增强,服务国家创新关键领域能力显著提升。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比2015年的6.2%提高了近1倍。
十年来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跃升。一是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二是科技人才队伍更加壮大。三是创新资源加速汇聚。四是国际科技合作更加广泛。五是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
研究生教育:造就高层次人才大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持续完善,全国8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60多万名博士和650多万名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更加优化,中国特色学科专业体系更为完善,新增了一批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涵盖14个学科门类、113个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专业目录,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
十年,变化中的中国科技
十年来,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为代表的中国科技界不断涌现出创新成果,积极回应全社会对科技发展的殷切期望。十年来,“改革”成为十年来中国科技的又一个关键词,中国科技的体制机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科院已连续9年位列全球科教机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