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成虎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22-11-8
选择字号:
积极促进大范围有组织的联合创新

■周成虎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一部分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此,我想就创新谈一点学习感想和心得。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创什么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指明了我们创新的方向与起点,目标就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努力创新。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院士,要担负起责任,带领团队,坚持“四个面向”,做好创新,并把创新和国家的战略与需求紧密结合,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怎样才算是创新?创新不仅仅是出个新点子,更需要脚踏实地做出好的成果和系统性成果。今天,我们到处都能听到“创新”。发表一篇论文要指出创新点,研究生写学位论文更要总结出几个创新点,没有也得绞尽脑汁做总结,甚至把一般性工作也说成创新性研究。

创新,可以源于一个人的突发奇想或长期苦思冥想,也可以是一个工作小组长期努力的共同成果的体现。但在今天,我们正面临科学与技术的大变革,大科学时代、开放科学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可能更需要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我国青蒿素的成功研制、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都是有组织的伟大成就,曼哈顿、阿波罗、人类基因组、“两弹一星”等大科学计划更是打造了人类史上超大组织的创新范例。最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组织推进“雁栖青年论坛”,有望促进青年科学家开展跨学科交流合作,希望中国青年科学家不要错失大数据时代的科学发展机遇。

2021年联合国第76届大会批准设立基础科学国际年,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41届会议审议通过了《开放科学建议书》。这些都是在倡议和促进更大范围、更有组织的联合创新活动。

如何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创新,也是今天我国科技界面临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技国际合作形式多样,其中以国际大科学计划为核心的国际合作应该是一种高级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组织和实施。他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就指出,“我们将力争在重大项目、重点方向率先突破,积极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在2018年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提升我国战略前沿领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2021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大科学计划确立了方向。

近4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在多学科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优势,抓住全球气候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国际共识,精心谋划,因势利导,克服重重困难,推动了24个国际学术组织和国家参与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为打破国际合作僵局带来曙光。

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核心是大数据驱动知识发现。该计划通过整合地球演化的全球数据,建立地球演化大数据系统,重建精确、准确的地球和生命演化的历史,系统理解全球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规律,识别全球资源与能源矿产的宏观和区域分布规律,实现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范式革命,向世界展示中国对人类发展的新贡献。

近期,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将在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全球发布仪式,召开首届深时数字地球论坛。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认可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并参与其中,实现新国际形势下的国际合作重大突破。(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

《中国科学报》 (2022-11-0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闪电产生的能量波可传至遥远太空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