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人正越来越胖,这“科学”吗? |
生活城市化急需改变 |
印度安得拉邦普塔帕提的一家乡村商店图片来源:Tim Gainey/Alamy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来自大城市的孩子生活富裕,更容易接触到各类高热量的食物,如汉堡、薯条等,而农村孩子的饮食更加侧重于“粗茶淡饭”,以杂食为主,貌似很难跟肥胖沾上边。
最新的研究却挑战了这一观点。
近日,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称,由于超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的普及,某些贫困国家农村地区的肥胖化程度甚至高于城市。“这个结果可能对公共卫生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公共健康学院教授Majid Ezzati说。
颠覆性的发现
BMI(身体质量指数)是最常用作衡量成人是否超重和肥胖的标准。
研究中,Ezzati 带领团队分析了2009项基于人口的数据,包括超过1.12亿名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报告了1985年至2017年间全球范围内农村、城市地区的平均BMI 趋势。
研究发现,1985年至2017年,全球女性和男性的平均BMI分别增长了2.0kg/m2和2.2 kg/m2,相当于每个人体重增加了5至6公斤。在这33年里,全球BMI的增长超过一半来自农村地区。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农村地区贡献了80%的增长率。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全球大部分农村地区的BMI增长速度与城市相同,甚至更快,导致中低收入国家城市和农村地区的BMI差距缩小。未来,许多农村BMI增长速度会超过城市地区,在女性群体中,这一趋势更加显著。
在高收入国家,农村的超重和肥胖水平早已高于城市地区,女性尤为显著。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其他地区的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地区农村的饥饿、消瘦和发育迟缓正迅速被超重和肥胖取代。
“这项大规模全球性研究的结果推翻了人们普遍持有的观点,即城市居民是全球肥胖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这表明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如何解决肥胖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 Ezzati说。
“农村生活城市化”的威胁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现象?专家认为,这一切可能与“农村生活城市化”有关。
研究人员分析,农业机械化和交通的发展逐渐取代传统的劳作与出行方式,农村居民过去挑水、砍柴、步行赶路的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同时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尝试各类含有高热量的加工食品,从而导致肥胖人口的增加。
尤其在很多贫穷国家,因为没有办法通过新鲜食物摄取足够的营养,他们只能食用一些廉价的加工食品,如方便面等,如此更加重了肥胖的风险。
Ezzati团队认为,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来说,营养不足可能正被更加普遍的营养失调所取代。他们呼吁采用综合性方法,一方面国际援助不应再局限于营养不良,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帮助农村及城市贫困人口获取更健康的食物。
构建健康饮食结构
“根据疾控中心2012年的数据,在中国,整体上还是城市肥胖者居多。”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教授陈志钢告诉《中国科学报》,肥胖的成因大致由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和遗传等因素造成,通常来说,中国城市人口的脂肪摄入量和消费远大于农村,且体力劳作相对较少。
不过和大部分国家一样,中国也正面临多重营养失衡问题,儿童生长迟缓和消瘦、营养不足和成人糖尿病、超重肥胖共存。对此,陈志钢认为,改善饮食格外重要。
他介绍,全球各大洲消费的包装食品中,有69%不属于健康饮食,其中包括甜饼干、糖果、风味小吃、冰激凌、加工肉类等,这些都加重了肥胖风险。“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很重要。我们要购买新鲜食物,尤其是新鲜蔬果,尽量少消费不健康的包装食品、半成品,减少外食等。”
为构建更健康的饮食结构,陈志钢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加强推广强化食品,如规定叶酸强化谷物等;二是采取一系列行动改善饮食,如对含糖饮料征税,以求改善糖类摄入量过多的情况;三是将农业、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结合起来,形成多部门协调和联动模式;四是基于社区进行多层干预,直接改善居民饮食习惯。
相关论文信息:
DOI:10.1038/s41586-019-1171-x
《中国科学报》 (2019-05-30 第3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