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倩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9/4/10 9:45:34
选择字号:
110 载坚守奋斗兰大扬帆再起航

编者按

3月20日,本报头版刊发通讯《百年兰大逆势翻盘应可期》。随后,兰州大学密集组织了12场深入学院、部门的采访活动,以期多方面、多角度回应社会、学界及校友对兰大发展的热切关注。

本报记者全程跟踪了此次采访活动,从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培引”止住人才流失三方面呈现兰州大学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新方向、新举措。

■本报记者 刘晓倩

经历过辉煌、遭遇过曲折,创建于1909年的兰州大学开创了甘肃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的兰州大学屹立于中国西部。1979年,改革开放,兰州大学再次焕发青春活力,与中国的各行各业一起重沐春风,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国经历了几次高等教育改革,并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时期,兰州大学不输他人,在市场经济日益扮演重要推手的时期,兰州大学的发展曾有减缓。如今,凭借一股西北人的倔强劲头,兰州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发展建设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窗口期。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加入国家大科学工程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国际合作组;参加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参与国防建设隐身材料的研发;计划参与“大型中微子望远镜”项目……“兰州大学物理学院有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的传统,今天我们兰大物理人仍在坚持这一传统。”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刘翔对《中国科学报》说。

兰州大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不仅体现在传统优势学科,大气科学等新兴学科也在为国家战略发力。

围绕国家“美丽中国”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2018年,由兰州大学牵头的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同年11月,该校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平带领团队赴塔吉克斯坦,开展“一带一路”激光雷达网站点的选址调研,计划于2019年开始在中亚开展大气气溶胶—云—水汽的激光雷达遥感观测研究。2020年底前,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置约10个野外观测台站,建成激光雷达网络,进而发展“一带一路”天气气候灾害的预报预警系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能分享中国的科研“红利”。

2018年,国家子午工程二期兰州站落户兰州大学,8个校级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甘肃省首批14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序列。此外,兰州大学还深度参与了第二次青藏科考、引力波研究等国家重大科学计划,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成立祁连山研究院、引力研究中心等机构,在相关方向组建了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

在采访中,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许鹏飞表示:“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筹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实体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主动融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兰州大学提出了“三个主动”,把兰州大学建设的需求、国家对兰州大学的使命要求,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立足自身实际和地方发展,该校提出了在榆中盆地建设生态创新城的设想,将榆中校区周围3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为生态文明与科教文旅创新融合发展的“生态创新城”。

兰州大学的这一想法与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不谋而合。随之,生态创新城的规划被扩大到123平方公里,兰州市新的“一心两翼”发展战略格局确立,以榆中生态创新城为起步区域,建设城市副中心,打造“中国西部第一学镇”“甘肃科创第一园”和“兰州生态第一城”。

今年3月26日,随着甘肃省省长唐仁健的一声号令,榆中生态创新城周边绿化提质增效项目、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新国道312线清水驿至来紫堡段控制性工程等榆中生态创新城先期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是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校园的良好开端,也是兰州大学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印证。

不仅如此,兰州大学还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十大类绿色生态产业等甘肃省发展战略和需求,主动融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成立了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材料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作为主要单位参与组建兰州稀土功能材料研究院。同时,积极对接企业,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据悉,2019年,兰州大学还将牵头组织开展甘肃省空气污染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工作,为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持续深化与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的合作,探索科技成果完成人拥有部分所有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我们要立足甘肃、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着力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水平,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说。

“稳培引”止住人才流失

多年来,关于兰州大学的人才流失,有“孔雀东南飞,麻雀也要飞”的说法。在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新闻媒体通气会上,校长严纯华透露:“2018年,我们止住了人才队伍非正常流动。通过大力开展引进人才的工作,进来的人才多于出去的。”

“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兰州大学副校长徐生诚表示,建校初期,依靠党的号召,很多优秀人才来到西部,是他们创造了兰大的辉煌。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兰州大学遭遇了人才流失,但2000年后,学校开始重视人才工作,从硬件和软件作出了相应调整。

到今年6月10日,以萃英特聘教授身份进入兰大的刘翔,就已经在兰州工作生活整十年了。“来报到的那天,物理学院的书记亲自到机场接我。对此,我记忆犹新。”刘翔说,那时他切身感受到学校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从零开始,刘翔组建了一支能做事的青年团队。目前,该团队关于多夸克物质的研究在国际相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018年,已在世界知名加拿大国家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加速器实验室工作多年、事业卓有成绩,但过往经历中没有任何兰大元素的刘志毅,成为了兰大2018年海外招聘全职来校工作第一人。招聘会上,学校领导真诚沟通的场景,刘志毅至今还历历在目,“兰大在建设‘双一流’的关键时期,真正带着诚意在延揽人才,真正在做实事,并且拥有做成实事的各种要素,所以我当场就签署了工作意向性协议书”。

兰州大学地处西北,虽无地缘优势,但在刘翔、刘志毅这样想做研究的科研人员眼中,这里到处都是事业平台。而在从事大气研究的黄建平教授眼中,地缘的劣势更是科研的优势。2004年,他放弃了美国安逸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毅然选择了兰州大学。十几年来,他开展的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统性科研成果,并将我国半干旱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推至国际前沿。在这样一批优秀人才的带动下,兰州大学人才流失的曲线开始逐渐回落。

兰州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杜生一对《中国科学报》说:“2018年,学校提出了‘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建起了‘稳培引’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健康档案、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子女入学入园保障机制,提供一对一“保姆式”“专员式”服务,用情用心、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优化了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保障条件和学术环境,形成了全校上下爱才、惜才、知才、用才的文化氛围。

2018年,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带队,6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地延揽人才,与51名学者、留学生签署工作意向协议。2018年,兰州大学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1人次入选国家各类重大人才工程。全年新进教学科研人员146人,新聘任兼职教授51人。

西北有高楼,奋翅起高飞。我们期待兰州大学在新时代迎来新的辉煌。

《中国科学报》 (2019-04-10 第2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