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13 10:04:50
选择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黄力:科普不妨润物无声

 

■本报记者 王佳雯

科普如何做?这个话题仍为本届政协委员们关注,并产生了一些新思路。

“只要给他们(公众)一个机会,安全地做科研训练,让他们感受就可以了。”全国政协委员黄力对科普的想法很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黄力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打开科研院所的大门,让对科学有兴趣的公众、学生有机会走近科学,去观察、参与、体会、思考,他们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与判断。

两会上,科学与科学家的魅力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跑会的记者。这种影响始于与科学家的话题探讨,并在记者为科学家的素养和人格魅力的吸引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而,才会有记者对某位科学家观点的赞同,才会有记者对某位科学家的温文尔雅大加赞许。

想来科普确实也可以如此。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获得最直接的认知,潜移默化地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激发你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引导你自己去挖掘探索。

如果让更多的公众、学生在不影响科学家工作的情况下,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科学家、感受科学,相当于提供了让更多人被科学所吸引的机会。长期坚持下去,在社会上形成将“科学当做艺术品一般欣赏”的氛围,可能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中国科学报》 (2017-03-13 第4版 两会)
 
相关专题:2017年两会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