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24 10:32:04
选择字号:
关于书评的书评:《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

《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尹传红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李清晨

为一部书写一篇高水准的书评并不容易,为一部书评集写书评更是难于下手。通常情况下,一部书会有清晰的脉络、有统一的风格和连贯的逻辑,宛如一串项链。但尹传红的书评集《该死的粒子:理趣阅读司南》,则更像是散落在沙滩上形态各异的珍珠,眼见着全是宝贝,却不知如何评价才好。因此,高水准的书评是不敢自居了,只能是择其要而评之,略尽荐书之力。

如果按照对学术文献的分类来比方,那么原著可视为一次文献,尹传红的这部书评集则为二次文献,而我的这篇书评则是三次文献,若想求取真经,当然还得亲自去西天。不过,对于一时无法读到原著的朋友来说,读尹传红的书评倒也是极好的开拓视野的选择。

该书分成了四卷,分别取名为寻、溯、幻、思,除却《幻》的部分评点的是科幻作品而外,其余的几个命名,我看不出有啥显著的区分,寻根溯源本是一脉,思考更是差不多所有人阅读过程中必然伴随的行为,这些又怎么好截然区分呢?所以,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处理,只是为了方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喘口气,只不过,我可没领这个情,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

因为,这是一本极有趣的书——科普作品书评集。

这部书评集最令我叹服的地方在于,虽然作者在引用原著的部分做了显著的标记,但我在读的时候,却往往分不清哪些是原作者的思想,哪些是书评者的品鉴,书评者与原著者在一篇书评里水乳交融难以区隔了。

全书共有52篇文章,共点评了52本以上的书,为什么是52本以上,而不是可丁可卯的恰好52本呢?因为书评者在点评某一本书的时候,往往会神游八荒将相关的或近似的作品也一并纳入文章中来。比如第一篇文章点评的是威尔·杜兰特的《论生命的意义》,文章的开头引用的却是中国作家余华的《活着》和由《活着》引发的一个故事和话题,自然过渡到本文的主旨部分,让读者在大略了解到杜兰特这部作品的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杜兰特说:“现在永生对我来说指的就是我们全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庞大生命体的细胞,部分的死亡就是整体的新生;虽然作为个体我们会逝去,但是因为我们曾经存在过,因为我们曾经努力过,我们的整体被彻底地改变了。”

在本书的其他文章里,读者也能感受到书评者一以贯之的阅读逻辑。比如在对《昆虫学忆札》的评价中,作者引用了另外一句话:“死不是结束,而是通往更高永生的入口。”我相信这并非书评者有意为之,因为这些书评的写作时间显然不是在同时,而且当时作者也不见得就有结集出版的意愿,只是作为读者,在前后不同的文章里读到不同作品中彼此相对应的话语,自是有一番微妙的滋味在心头。类似这样的阅读体验,在本书中俯拾皆是。

不过,本书确实有一些阅读门槛,倘若不是原本就对科学话题很感兴趣的读者,恐怕不太容易体会到我说的诸多妙处。因此,我更倾向于向那些原本就有一定的科学类书籍阅读积累或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推荐阅读此书,也许你会从中发现你在读同一本书时并未留意的玄机。

这本书中还有一部分文章,其实并非典型的书评,而是书评者与原著及原著作者的故事。比如《跨越三十年的缘分》讲的就是作者与《生活在电波之中》这本书的作者甘本祓的科普奇缘;还有《“小灵通”的前世今生》,讲的则是这本书出版前后不为人知的种种轶事;《春天的觉醒》讲的是著名的《寂静的春天》出版之后引起的社会连锁反应……不过,我对这部书的评价不那么正面,它引发了公众对DDT等化学制剂的非理性抵制,也引起了一些不良后果。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也算是科学传播史上一个经典案例。

书评最重要的功用,是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一部书的概况,以决定是不是要将其收入囊中。尹传红的书评集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大家不妨以这部书评集为起点,按图索骥寻找自己心爱的读物。比如说,我现在就很想看看《海陆的起源》,尹传红为此所作的书评是《超前的思想,迟到的荣誉》,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披露:魏格纳的人生结局堪称悲壮,在50岁那年遭遇暴风雪,死在茫茫雪原,遗体直到次年才被发现,已经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

作为大陆移动理论的首创者,作为一个科学家、探险家,还有什么别的死法比与冰河浑然一体更像一个英雄的吗?这是科学界的青山埋忠骨。我想很多人都曾思考过自己如何死去,如果将读书也视为一种“伟大的事业的话”,那么读书人最幸福的死法,大概就是一头栽倒在书堆里,再也没有醒来。

朝闻道,夕死可矣。科学是对这个世界最精确最美的解释,而领略科学之美,不妨先从尹传红的这部书开始。

《中国科学报》 (2017-02-24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