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志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30 9:27:27
选择字号:
将怀柔科学城打造成首席创新区

 

打造首席创新区,首先,选好领先的锚机构,形成创新集聚区;其次,面向未来选择主导产业,吸引创新人才落地;再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

■袁志彬

近日,怀柔科学城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启动建设,标志着怀柔科学城开始装“核”。怀柔科学城的目标是建设世界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区(Innovation District)是2014 年6 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其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首先提出的。本文建议借鉴“创新区”的概念,将“首席创新区”(Chief Innovation District)作为怀柔科学城的亮丽新名片。

建设首席创新区的基本条件

怀柔科学城要成为“首席创新区”,关键在人。创新型人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大致包括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如教育、医疗、健身和文化;生活和交通的便利性等。据此,我们提出建设首席创新区的基本条件包括:绿色、宜居、智慧、人文。

首先是绿色生态。怀柔科学城的规划区域(涉及怀柔和密云区部分区域)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可以想象未来:水城共融犹如江南水乡,河水穿城流淌,空气清新舒畅,湖水碧波荡漾……崭新的工作、生活、生态三大发展空间让人无限向往。

其次是便捷宜居。便捷宜居就是房价是否合理,出行是否便捷。美国人口普查局专家曾表示,一旦住房的租金超过工资的30%,生活品质就难得到保证。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研究也表明,在上班路上每多花一分钟,员工的焦虑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就会成X 状发展,焦虑感显著提升,满意度明显下滑。出行便捷还包括工作或日常生活范围内是否方便步行。目前北京市区推行“一刻钟生活圈”,在未来怀柔科学城的范围内建议实施“五分钟生活圈”或“十分钟生活圈”。另外,空间布局要考虑从集中走向分散,从整齐划一改为灵活适应,从宏大气派到小街小巷小尺度的生动街景,多中心自成体系微循环,将职、住、休闲消费有机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社区与园区协调共生。

再次是智慧新城。展望未来,要基于后工业社会(或工业后社会、知识社会)最大的优势资源知识与网络来培育发展新动力。因此,怀柔科学城建设一定要从高起点起步,跨越式发展,直接面向后工业化社会的高级阶段——智能社会,打造一个具有示范意义、样本作用的智慧新城。怀柔科学城的建设一定要站在面向人类未来发展的广域视角,集中采用人类最新文明成果,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缝上网的无线城市等。

最后是人文之城。纵观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政治型城市化、经济型城市化、人文城市建设。未来城市发展的目的,不单是人口增加,也不单是财富聚集,而在于是否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怀柔科学城除了建设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和大学外,还要“以科学家为本”,体现人文情怀,建设人文之城。

如何打造首席创新区

首先,选好领先的锚机构,形成创新集聚区。

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报告梳理了全球范围内创新区的共同点。一是都有一个或多个领先的支柱机构(亦称为锚机构)(leading-edge anchor institution,如大学、医院、企业、研究机构等)。二是在一个相对密集的空间里实现多种用途:办公和研发空间、居住、零售、交通设施等。它们的潜在目标是创造出促进创新(新创意、新产品、新技术)的中心。

怀柔科学城的锚机构选择,是未来形成“反磁力中心”和新的功能区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可以依托已经规划和正在推进建设中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但从创新生态的角度出发,除了目前已经有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还要积极引进至少3~5家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布局,形成一定的竞争态势,并建议充分研究借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成功经验,考虑在怀柔科学城打造一家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蓝本的高等学术研究机构。

其次,面向未来选择主导产业,吸引创新人才落地。

展望未来,怀柔科学城要面向未来全球价值链选择主导产业,找到自己的定位。建议产业选择要牢牢把握正在到来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充分释放科研活力、实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以产业和环境(工作、生活和政策环境)吸引不同层次的高端人才来此开展创新和创业。

再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怀柔科学城必须要深入推进医疗改革、公共服务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的便利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等。建议当前重点发展公共或共有产权住房制度,探索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等。

总之,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创新区”概念,牢牢把握绿色、宜居、智慧、人文的建设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引导和推动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新地标,加快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战略高地,努力把怀柔科学城打造成“首席创新区”,从而为北京市建设国际创新中心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7-10-30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