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7/1/18 14:31:42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揭示喜马拉雅山的隆升历史及其对南亚季风的影响

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变化是重建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南亚季风演化与喜马拉雅山密切相关。日前,中科院青藏所丁林团队联合中科院植物所及印度相关机构科研人员联合开展了跨喜马拉雅山国际合作研究,利用气候多变量分析获得了上述喜马拉雅山南北不同时代植物群的古热焓值及其他环境气候变量,重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隆升历史,晚古新世以来的降水、温度变化等。相关成果发布于《地质学》。

科研人员基于藏南柳区和恰布林地区晚古新世和早中新世植物化石以及喜马拉雅前陆盆地已发现的4个新生代植物化石开展。古高度结果表明在最高海相层沉积结束前后,柳区地区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海拔高度,直到早中新世,恰布林地区的古高度也仅为2300米左右。喜马拉雅从晚古新世时的1000米左右缓慢生长至早中新世时2300米高度,此后五百万年—七百万年间快速隆升,达到现今高度。

在过去的五千六百万年,喜马拉雅山以北的藏南地区与喜马拉雅前陆盆地在大气降水变化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异。早始新世,藏南的降水量与印度北部的降水量基本一致。随着喜马拉雅山的隆升,喜马拉雅山以北的藏南地区逐渐变得干旱寒冷。

结合前期研究,科研人员定量刻画了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历史。不同于安第斯型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之际才开始抬升;随着大陆碰撞作用的持续进行,喜马拉雅南向生长;当喜马拉雅山高度超过原始青藏高原时,引起了高原内陆气候的强烈干旱化,并最终奠定现今南亚季风格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