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程海带领研究团队,对中国一个洞穴中石笋进行了分析,把亚洲季风的历史推到64万年之前,提供了至今为止最详细和准确的亚洲季风变化的记录。该成果6月3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洞穴沉积物中氧的同位素水平可用于判断过往的气候状况,如温度和季风强度。把氧同位素记录和铀钍测年结合在一起,可以对这些气候条件判断出一个非常准确的时间点。程海团队使用了一种最新改善过的铀钍测年技术,对湖北三宝洞深处1.5千米处收集的4个石笋进行了测年。加上过往的记录,他们建立了一个氧同位素综合记录,详细描述了从距今64万年前到1950年亚洲季风的强度。
研究者把他们的记录和一份海洋氧气同位素记录进行了组合,确定最近七个冰期的准确结束时间。他们确认了北半球太阳辐射(总日晒量)的变化受到了地球进动周期的影响,进动周期是指地球如同一个旋转的陀螺一般,沿其自转轴的周期性方向移动。地球的进动周期大约是两万年一轮回,导致了过去七个冰期的结束。研究同时显示,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了观测到的每千年的季风强度变化。
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Nele Meckler在同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专题评论认为:“中国三宝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连续64万年以来亚洲季风变化,不但为其他古气候序列提供了高精度的绝对年代控制,而且加强了我们对于目前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强迫因子及其响应机制的理解。如此长尺度高精度年代控制的过去气候变化信息让我们在探索气候系统的驱动因素和响应机制方面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