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赵艳斌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4-4-22 9:46:58
选择字号:
依靠科技创新 不断创造奇迹
走访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防交通研究所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赵艳斌

图为京广铁路提速工程中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防交通研究所“高架台车法”换架梁施工现场。
“流动式架桥机破解世界性造路难题、快速拼装技术加速国防交通战备研究、高架台车法保障铁路既有线成功提速……”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防交通研究所(以下简称国防交通所)采访了解到,多年来该研究所致力于传承和发展铁道兵部队开创的交通应急保障工程技术,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在其领域内不断创造奇迹。
据悉,近20年以来,该研究所承担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河北省、铁道部、交通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5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完成重大技术成果转化12项,成为本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
“全能型”无下导梁流动式架桥机
当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开始向山区延展时,巨大的架桥机却难以在狭窄隧道和有限山间空地中发挥作用。整机过隧、隧道口架梁等成为原有设备不能完成的任务。
国防交通所自主研制的SLJ900/32型流动式架桥机,破解了这些世界性难题。去年7月,该型流动式架桥机通过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就在通过专家鉴定之前,在哈大高速铁路的延长线——吉图(吉林市—珲春)客运专线2 标蛟河特大桥南桥头的施工现场,数百名专家、甲方领导、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该所研发的SLJ900/32新型无下导梁流动式架桥机施展出的“全能型”功力。
架桥机总设计师、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刘嘉武介绍,SLJ900/32新型无下导梁流动式架桥机长91.8米,宽7.4米,高9米,自重580吨。像一只庞大的千足虫的架桥机,轻轻抓起900吨级双线箱梁,放至自己的腹下,然后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缓缓爬上吉图珲客专2标蛟河特大桥南桥头89号墩。
“由于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的吉图珲客运专线曲线多、半径小,900吨级重载双线箱梁的铺架成为一大难题,新型无下导梁流动式架桥机则可以承担隧道内、隧道外、单孔桥、连续梁等所有复杂工况下的重载双线箱梁、预应力混凝土整孔箱梁的架设施工,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刘嘉武说。
快速拼装技术加速国防交通战备研究
SLJ900/32新型无下导梁流动式架桥机源自国防交通战备器材快速拼装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国防交通所是我国地方高校中唯一专门从事国防交通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授权的“国防交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该所长期致力于传承和发展铁道兵部队开创的交通应急保障工程技术,在交通战备科研、高端工程机械研发、重要装备运输、交通应急保障工程技术等领域不断创造奇迹。
据国防交通所所长王海林介绍,交通基础设施不断遭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在现代战争中还是遭受打击的首批目标。为适应新形势下交通保障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战备器材的品类。为此,国防交通所开展了“装配式公路钢桥桥墩”的研制工作,以解决和克服装配式公路钢桥在公路桥梁抢修抢建中当跨越河流、沟壑的宽度超过钢桥最大跨度不能形成保障能力的局限性,改写了自建国以来公路交通战备器材“有梁无墩”的历史,在汶川“5·12”大地震救灾中还被紧急调往震区,保障了交通生命线的畅通。
该所的交通战备器材快速拼装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1000吨级)的水陆换装。2000年,天津石化公司从日本进口两台630吨加氢反应器。面对这一当时国内头号大件,国防交通所临时自建码头,用交通战备器材搭建800吨龙门吊机,成功地使这一庞然大物上岸装车;2001年,该所研制出被誉为“中华第一吊”的千吨巨吊,将国家重点工程齐鲁石化920吨加氢裂化反应器卸船装车,填补了国内大件吊卸史上的空白;2004年,该所研制成我国当时陆上起重量最大的1100吨门式吊机,为我国重型军事装备进出江河海岸提供了技术储备。
高架台车法保障铁路既有线成功提速
2007年,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地处河南安阳北部的京广线307号特大桥恰巧在提速图上,该区段为160km/h。提速前,该桥钢板梁须更换为32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提速梁。更换过程中,交通研究所的高架台车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不间断行车情况下进行桥梁换架是一项难度大、风险高的工作。高架台车法则是在运营的铁路上方搭建跨线龙门吊,与铁路运梁车配合进行整孔换架梁施工设备。王海林告诉记者:“采用传统方法换梁,5个小时只能换一孔桥梁,而采用新方法,一个封闭点内换架两孔只须封锁线路3小时。另外,换架梁大部分作业均在桥下完成,对邻线无任何干扰,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对运营影响最小、安全可靠性高、工期最短、经济投入最少的既有线桥梁换架技术。”
在我国铁路数次大提速中,国防交通所结合既有铁路改造的特点与北京铁路局合作,在京广线等特繁忙干线上开展快速换架梁的施工方法及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参与了京广线154号特大桥、35号特大桥、143号特大桥、238号特大桥及307号特大桥的桥梁换架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4-04-22 第7版 制造)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闪电产生的能量波可传至遥远太空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