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11-3-16 9:15:12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面对“末日恐慌”,让科学说话
3月15日中午,很多正在忙碌中的人收到这样一条短信:BBC新闻台最新消息:日本政府证实因第二波地震而波及的福岛县核电站,辐射外泄抢救失败,已开始蔓延至亚洲区域国家。预计明日下午4点抵达菲律宾。
一时间,国内很多人谈论的话题变为“核辐射真的要来了!”
下午15时左右,某网站在辟谣专区发布消息,并通过消息形式告知用户,称日本核电核泄漏污染物对我国无影响。
“不仅仅是核泄漏事件,包括有些言论散布‘2012’提前到来的‘末日恐慌’,都还只是谣言。对于这类会引起人们恐慌的信息,应该呼吁真正的科学家站出来,负责任地向公众解释清楚。”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史占彪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此前一些事件和媒体片面的报道,我国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媒体上以专家为名发表的观点,公信力已大不如前。
对此,史占彪认为,由于科学家与公众距离较远,公众长时间以来不知道如何获取真实可信的科学信息,也找不到获取真实信息的通道。
“面对谣言或危机时,科学家应该行动起来。公众要相信国内的主流科学媒体。”史占彪说,在这个时候,科学要先行。
针对此次日本地震并引发核泄漏导致日本全国民众的心理恐慌,史占彪认为,对一个向来以技术强大著称的国家而言,这次危机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心理的问题。
“日本国民在心理上具有特殊性,他们思想中带有危机感,非常严谨、细致、注重技术。这次灾难的发生,让他们发现,原来强大的技术并没能保护他们。”史占彪说,这时的日本民众会有强烈的“末日来临”的感觉。
由于是地震多发国,日本在防震措施和科学研究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几年发生地震造成的损失也远不如此次来的那么猛烈。
所以,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崇尚技术的国家,“现在灾难带来的恐慌已不单单是对地震和核辐射的恐慌,而是对科学技术、对自身能力的恐慌,这是更令人感到害怕的。”史占彪分析说,此次灾难会对日本民众的心理状况、对政府的信任产生影响,并且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各个层面都是重大冲击。
谈及日本在灾后心理救援上的措施,史占彪认为,日本一定要在文化和社会的背景下,从综合层面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不能让民众对国家丧失信心。”相对于微观也就是个体的心理援助,史占彪建议更重要的是在宏观层面开展工作:“对政府和救援队伍等作整体心理援助;舆论和媒体应该在事件过程中创造一种文化、创造一种精神,使民众有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如果过于散布悲观论调,对国民体系的影响会很大。”
《科学时报》 (2011-3-1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