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九尊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11-12-19 8:25:50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中国大学如何重担道统
第二届创新中国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龙九尊
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站在台上,念着论坛主席老同学李政道的来信。千余人的学术大厅里,座无虚席,一片寂静。
“大学延续着一个民族的道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根脉,良好的文化传承方能托起创新的大厦。”李政道万里之外的焦灼,扑面而来。
这是12月17日,南京的早晨。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为主席,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创新中国论坛”正在进行。
去年求解“钱学森之问”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后,科教界表现出的热情,让李政道感受到了久违的百家争鸣,更使他“对伟大祖国的未来信心倍增”。
欣慰之余,一个潜伏已久的问题提了出来:大学新使命是什么?
在李政道看来,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理应成为高教大国。当前国家正在强调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大学延续着一个民族的道统,此刻更应勇于担当。
让他深感担忧的是,目前却出现了一些高校盲目求大、单纯求快的现象。他认为一场对大学使命再认识、再深化的讨论非常必要。
最终,创新中国论坛组委会把“大学新使命: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个议题抛给科教界。
“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时代命题。”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认为,中国大学的文化建设正面临新的挑战。她接连发问:大学能否抵住功利诱惑?能否保持独立的学术精神?能否追求真理、传播真理、坚守真理?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认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大学应有的永恒使命。大学教育应激发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尊重和热爱。但长期以来,大学在此方面却是缺失的。
论坛上,困扰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被提出:大学如何与传统文化发生关联?哪些传统文化才是优秀文化?如何传承?又如何推陈出新……
有问题,当然就有答案。
主旨报告中,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从多年的实践体会入手,梳理了素质教育对文化育人的探索历程。他认为大学应提高针对文化与素质教育这两方面的“自觉”。
中科院原党组副书记、中科大原党委书记郭传杰认为,答案其实十分明晰:大学应回归本质,成为培育人、发展人的基地,以先进大学文化进行价值重塑;另一方面,大学要以先贤“为天地立心”的古训为圭臬,唤起社会深刻的文化自觉。
在传承路径上,楼宇烈认为,通过艺术教育来认同传统文化是最好的路径。“中国文化分为道和艺两个层次,历来由道统艺、由艺升道。要从艺的层面真正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 他自己就深谙古琴和昆曲。
带着跨文化视角,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家李中清重执中国“六艺”传统。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这位新院长将创意艺术搬入课堂,人文课程成为必修课,很受学生欢迎。
“学校应该给学生一些特质,一方面当然是学术卓越,一方面是更为广泛的才能。在这方面,人文教育起很大作用。”李中清说。
在呼吁大学重担道统的同时,有学者将视角转向政策和文化环境。
“政府应该真心实意地贯彻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方针。”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语气激越。他认为,要重塑大学精神,功夫要下在校园之外,夯实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根基在于“政策的自由”。
对于这个宏大的话题,清华大学 学院院长施一公感到心里没底。他没有讲稿,也没有答案,只有疑问:大学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包容的文化体系,但我们的社会环境是否允许创新、支持创新?他所举的一个例子是,以色列总统曾说起自己小时候妈妈每天都会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你今天有任何问题挑战你的老师了吗”;而他每天问孩子的问题则是“今天听老师话了吗”。
“中国需要另一种形式的文化革新。”他话音刚落,掌声一片。
《科学时报》 (2011-12-19 A3 专题)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闪电产生的能量波可传至遥远太空 征集|2024基金放榜!你杀出重围了吗
1吨月壤可产50人1天饮水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