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浦家齐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9-10 8:56:26
选择字号:
浦家齐:对特殊人才应舍得多一点投入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发掘特殊人才过于吝啬了
 
■既然称为自主招生,就应该让高校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招收它认为优秀的学生
 
今年高校招生,“孙见坤难题”考倒了好些搞招生工作的专家。
 
事情源于上海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发现了一位来自西安的文史特长考生孙见坤,他先后经过8名教授的面试,学校确认只要他在统一高考中“达到一本线”,就能以自主招生资格入读复旦大学。然而,孙见坤的高考成绩低于陕西省一本线6分,于是按章程不能被复旦录取。但是复旦大学仍然希望对其破格录取,后来经过努力却最终未获成功。
 
2010年的高校新生已经入学,孙见坤之不能被复旦大学录取,也已经尘埃落定。但剖析这个案例仍然是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揭示当前高校招生中存在的矛盾,引发不同观点的碰撞,并且经过碰撞,期待我们的招生改革能跃上新的台阶。
 
我国的招生改革正在推进中,像孙见坤这样的考生究竟是不是应该录取,自然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是反对破格录取孙见坤的。
 
反对的理由之一是,有人发现“孙见坤是一个无才无德的剽窃者”。包括孙见坤在复旦“博雅杯”获得一等奖的文章《〈山海经〉性质及成书年代考》也是“东抄西凑”,他写的诗更是“连普通中学生的水平都不如”。(见2010年8月29日《南方日报》)
 
我想,我们在这里陷入了莫大的误区。特殊人才的认定,必须以本学科专家的意见为准。而现在的情况是,非本学科人士的声音太大,专家的意见反而不大听得见了。当然,非本学科人士不是完全没有发言权,这主要是说有权揭发招生中所发生的营私舞弊行为。至少说,文史类考生水平的高低,理工类专家是没有资格说三道四的。自主招生的要点之一,就是要提升本学科专家的话语权。如果招收文史类的考生而文史类的专家说话不算数,这还能叫做自主招生吗?
 
反对的理由之二是,如果这次开了口子,明年就会冒出更多的“特例”,招生腐败就将不可收拾了。
 
这样的忧虑,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但是如果认为复旦大学8名教授的认定还不足以证明考生的真才实学,陕西省可以再派他们认为足够水平和足够数量的专家来进一步核实。招生改革必须包括破格录取这一条,这是不应该有异议的。怎样才能保证既破格而又不被腐败钻空子?基本办法就是需要更广泛地聘请专家来把关。对于特殊人才,我们应该舍得多一点投入。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发掘特殊人才是过于吝啬了。
 
目前,我们还没有对参加招生工作的有关人员建立诚信档案,还缺少对招生工作的公众监督机制。所以,公众没有办法查阅招生有关人员的诚信记录,即使有人对招生中的问题提出了投诉,也缺乏相应的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因此,不但会觉得你怀疑谁都是缺乏根据的,而且你相信谁也是缺乏根据的。
 
目前,我们的高校也没有有效的中期淘汰机制。就是说,学生招收进来,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发现水平跟不上,应该予以清退。这就是要使大学教学成为选拔的继续,在教学过程中校正招生时的偏差。虽然这种“跟不上”不一定都是招生腐败引起的,但是,如果查实当初的录取工作中有招生腐败的问题,就要严肃处理所有参与违规的人员。
 
如果我们想把自主招生继续推向前进,在招生工作中建立监督机制和高校中建立中期淘汰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反对的理由之三是,孙见坤能不能成为一流的文史专家?答案是:谁也不敢说,谁也没有把握。
 
诚然,在高考中有拔尖表现的学生,也可能在几年之后归于平庸。很难要求高校在招生时就先具备了百分之八九十的把握。当年清华大学以数学十几分的成绩招收钱钟书,一样是有风险的。我愿意推测清华大学也招收过别的文史课程高分而数学低分的考生,结果却没有成就大器。但是,如果在招收的十位学生中能有一位成就大器,而其余的多数人不低于中等水平,即使有一二位被高校中期淘汰,这种招生标准也有理由延续下去。
 
反对的理由之四是,认为高校自主招生中的自主权是有界定的,而不是无条件的。
 
当然,对于哪些高校有自主招生的权力,招生的比例多大,这本来是有具体界定的。当然还有最基本的,就是不准营私舞弊。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仍然要求考生在统一高考中达到“一本线”,就是说,高考成绩也是自主招生的界定之一,孙见坤就是由于这一条不合格而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的。
 
之所以自主招生还要卡高考成绩,一是因为高校的诚信没有获得社会的认可,二是因为防止学生过度偏科。但是作为成熟的自主招生,应该与现行的统一高考彻底脱钩。事实上一些自主招生的高校(如复旦大学)也是这样考虑的。(《期待自选生免高考》,《解放日报》2010年1月18日)笔者以为,几年后随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全面实施,就应该以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为准绳,而让统一高考退出自主招生。
 
说自主招生中的自主权不是无条件的,这句话并没有错,但是不属于高校自行规定的标准宜少不宜多。高校自定的标准也需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核准并向考生公开,但是既然称为自主招生,就应该让高校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招收它认为优秀的学生。
 
复旦招办最后说,如果陕西省招办对孙见坤放行档案,可称为“开明”;若按照规章将他“卡”住,则可叫做“严格”。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包藏着无奈的说辞。按照招生改革的大趋势,像孙见坤这样的情况,无疑应该得到复旦大学的录取。这就像改革开放之初,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是改革家,但限制民营企业发展同样是有章可循的。建议大家再读一读最近发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看清教育前进的大趋势,在前进的路上的确存在障碍,这正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予以排除。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10-9-10 A3 周末评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