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些东西都不是您原来学的力学的那个专业?
钱:都不是,我就找化学系,普通化学的教师,他们都同意很我一起搞。
记者:后来这个做的结果怎么样?
钱:一样大的一个电瓶,就是足够两千回发动。
记者:两千次。
钱:我们把这个放在汽车后头,架子后头,就可以从清华开汽车到天安门再回来,它这个能量很高,所以我们叫高能电池。
记者:那您当时有没有担心,我并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我也并不了解,我可能做不成?
钱:我这个人是搞什么学什么,我有这个能力。
记者:你不担心做不成?
钱:我不管,我什么都敢做。所以我学的东西多,我回国以后,就干过十几桩事情,我就是这样。
记者:而且专业有时候并不是一样?
钱:不同专业,奇奇怪怪的专业,所以有人骂我说,钱伟长是万能科学家。
记者:万能科学家。
钱:这样骂我。
记者:那您怎么反应呢?
钱:我不理,他爱骂我就骂吧。
记者:您还是坚持?
钱:我还是坚持。我是这样的人,我觉得国家需要的,我都干。
[解说]
从钱伟长被打成右派到1966的八年间,这位被困在清华园里的科学家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的事例总共有一百多件。没多久这些校园内的地下科研活动被迫停止。1968年,这位已经五十五岁的科学家被分配到首都特钢做了一名炉前工。
[访谈]:
钱:炉前工很苦的,那个铁棒是52公斤,晓得不?一般人拿不起来,我就拿不起来,那么我就想,我无论如何把这个炉前工这个铁条拿起来。我是学力学的,那我把一头放在地下,一头拿起来,不是省了26公斤吗?
记者:这时候把力学的原理用上了。
钱:我就一头拿起来,放在一个架子,一个铁架子,再到另一头去,把它拿起来,这个高度跟炉子高度一样,就只有一个往前捅,这不很省事?工人说很好,谁都没想到这个。好家伙,十个炉子,三班倒很多人,每个炉子前面做一个这个,大家都舒服。我变成一个发明家了。
记者:您一定还记得首钢,那些和您一块儿劳动的工人?
钱:这些工人还在,大概还在。
记者:我们前段时间,专门去找了一下这些老工人。我给你读几个名字看你记不记得。他们有叫张洪鹏的。
钱:对。
记者:还有闫德信
钱:对。
记者:富守忠
钱:对。
记者:都记得吧?
钱:他是我那小组的。
记者:是您一个小组的,当时他跟你一块,做过液压机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