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出炉 半数导师月指导学生不超两次 |
|
读博费用一半靠家庭
12月6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51%的博士生读博期间半数的费用需靠家庭来支付。
《报告》披露,对博士生的直接资助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变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博士生每月生活资助已经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调查显示,51%的博士生读博的一半以上费用需要家庭支付,奖助学金、助研收入、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亲友借款等方面的来源十分有限。
“以项目养人” 不利学术能力提升
12月6日获悉,对于当前博士生称呼导师为“老板”、学生为导师打工等现状,《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用“以项目养人”进行阐释。
《报告》指出,高校作为培养博士的主体,缺乏资助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专门经费,致使一些导师“以项目养人”,以支持博士生培养。
《报告》称,若片面追求“以项目养人,以人推动项目”,会使一些导师和博士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上,不利于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
规定博士生发论文 导致“重量不重质”
12月6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指出,我国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原创性等方面与国际上相比差距明显。
据统计,2000年至2006年,我国理工科博士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数均翻了一番。
据悉,我国几乎所有的培养单位对博士在学期间都有发表论文的规定。但调查发现,将论文发表作为博士毕业和申请学位的提前,也带来一些问题。
一些博士生入学后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文发表上,影响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一些博士生由于论文发表的压力,不愿从事周期长、难度大、不易短期见效的研究,只是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以满足数量要求。
调查称,在选题方面有60%的培养单位博士学位论文不同程度上存在选题较为宏大、空泛的弊病。23.4%的培养单位论文开创性选题数量较少,与国外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明显差距。
《报告》披露,有的“985工程”高校的博士论文存在选题雷同现象。不少博士论文选题都由博导指定,部分博士生缺乏独立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
发达国家博士生 淘汰三至五成
12月6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博士生平均流失率高达30%至50%。
《报告》认为,由于选题开题、综合考试等核心环节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我国对不合格博士生的中期淘汰一直没有落实。
《报告》指出,一些高校在博士点的建设上存在“重申请,轻建设”,申请博士点时“想方设法拼凑条件”,申请成功后并未真正落实学科建设计划,其博士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调查称,仅有不到1/3的导师认为博士生的“相关学科知识”水平较高。无论是博士生还是博导、研究生培养负责人,对博士生的“创新能力”评价都是“较低”。
《报告》指出,博士要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仅需要具备本学科深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应采取措施提高博士生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提高博士质量 竞争激烈 压力很大
2007年,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归功于其出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称,“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
在博士生教育战略地位空前提高的背景下,国际上对优秀博士生源竞争日趋激烈。以美国为例,2006年美国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中留学生占35%,自然科学领域留学生的比例高达51%,工程科学领域留学生的比例高达64%。当年美国所授予的45596名博士生中,有10.5%来自中国(含香港,不包括台湾)。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提高博士质量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我国要留住大批优秀生源,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压力空前”,“经费不足成为博士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