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的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留给我们一道必须去思考、去探索、去解答的“钱学森之问”。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难题。中国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关键是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杰出人才。但是要解剖这一难题,达到培养杰出人才这一目标,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通过社会、家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社会价值导向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和动力。纵观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时势造英雄,社会价值导向总是引导着人们的奋斗方向。今天我们的国家强盛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全面实现小康,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仍然需要全国人民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更加需要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来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仍然需要有凝聚人心,并能吸引大批有识之士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
培养杰出人才,需要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社会价值导向。但由于传统的等级观和执政的契合,权力显示了其特殊的魅力;由于利益最大化的资本追求攀上了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金钱成了至高无上的追求目标。于是权力、地位、金钱的威力日益膨胀,成为左右许多人追求的价值取向。
要成为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杰出人才,就需要有更多的人为之苦苦追求。1937年,阿波罗-米尔顿·史密斯和钱学森组成火箭研究小组,使加州理工学院成为美国第一所严肃研究火箭的大学。但一开始小组没有津贴,他们要自己掏腰包购买材料,写出优秀的火箭论文也得不到奖金。火箭实验,两次爆炸,他们被冠上“敢死队”的称号,无钱、无名、冒险,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实验。1938年火箭小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美国航空协会才破天荒地接受了第一篇火箭飞行的论文。科学研究发明的事业是开创性的事业,是一开始常常得不到人们理解和支持的事业,也许是一辈子没有结果的事业,是寂寞的事业。科学研究发明创新与权力、地位无关,与追求金钱无缘,它需要的是呕心沥血的付出,需要的是心无旁骛的追求。但是怎样才能使之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导向呢?杰出人才是在无数人为之奋斗的过程中“冒”出来的。没有浓厚的研究创新氛围,没有广大的研究创新队伍,不可能“冒”出创造性的杰出人才。这不仅需要学校教育、培养,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的价值导向,要吸引、引导更多的人为之奋斗。
(作者为江苏大学党委原副书记)
《科学时报》 (2009-12-4 A4 周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