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庆禧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1-22 23:32:37
选择字号:
童庆禧:钱老的遥感情结
——回忆钱学森同志在推动我国遥感科学发展方面的功绩
 
始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极大摧残了当时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并逐步逼近国际发展前沿的中国科技。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恶劣影响之中的中国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在以郁文秘书长、总理的科学院联络员刘希尧同志,以及时任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局长的黄正夏等同志的领导下,针对当时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实施后新开展的以地球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地球资源探测计划,并最终于1972年7月23日使用德尔塔904型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s——ERTS,1975年1月14日更名为陆地卫星LandSat-1)的国际科技发展新形势,支持了由一批中国科技人员所倡导的研制我国的地球资源卫星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三局(负责技术科学)会同计划局和五局(资环局前身,负责地学)组织了对“地球资源卫星”的大规模调研和论证。调研和论证工作组由中国科学院的地理所、北京自动化所、电子所、西安光机所、长春物理所和上述院机关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专家组成。调研组酝酿于1973年,正式成立于1974年初,经过1年半左右,调研组对中国科学院研制“地球资源卫星”从国家需求、技术指标、技术路线、研制进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全面的论证,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并提出了一个基本路线图。在中国科学院基本完成了对“地球资源卫星”的调研和论证的前提下,郁文秘书长约了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同志,拟将调研情况向他汇报,并争取得到国防科委的支持。
 
1975年7月的一天,钱学森同志一身戎装来到中国科学院院部,听取中国科学院关于研制我国地球资源卫星的调研情况汇报。我有幸被指定作为主汇报人,向钱学森汇报我们调研组1年多的调研情况。钱学森同志坐定后首先说他本来就是科学院的人,这次是又回到娘家来了,一席话使会场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令所有人感到格外亲切。这次会议与其说是汇报会,不如说是一次讨论会更为确切。
 
钱老对于这次汇报会的基本观点是,在当时我国有关卫星载荷技术、卫星测控技术、卫星轨道控制技术等各方面发展均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研制这类技术复杂,对卫星轨道、姿态、有效载荷等要求都很高的太阳同步地球资源卫星的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直接进入卫星的研制不仅研制技术条件难以保障,而且发射测控等配套条件都有很大的难度,钱老建议要首先从基础抓起。
 
钱老广征博引,从美国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背景,讲到了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和在美国威罗兰红外光学实验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密歇根环境研究所(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chigan——ERIM),从这些研究机构的基础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就,讲到了他们严谨周密的研究计划。最后钱老一语道破:这个基础是什么呢?这就是遥感技术,必须首先发展我国的遥感技术。没有遥感卫星就没有了眼睛,而遥感又涉及到可见、红外、微波等波段,要首先从这些基础研究做起。钱老特别讲到了美国上述两个重要研究机构在遥感方面所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应用性的工作,比如说先进的光学、红外载荷系统,比如说地物光谱的测量等。钱学森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中国科学院要像1956年抓12年科技规划中4项紧急措施(即发展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技术)那样将遥感技术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只要把遥感技术搞上去了,地球资源卫星研制也就水到渠成了!钱老并建议,当前我国也要充分用好美国地球资源卫星的数据资源,使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钱学森同志这次重要讲话之后不久,他又托人将1973年美国“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应用研讨会文集(上下两部)带给我。钱老对中国科学院和我国发展遥感技术的关心和带有战略性、方向性的指示为中国科学院进而在全国开展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正是在钱老讲话和建议的指引下,中国科学院经过1年的准备之后,于1976年在上海召开了我国第一次“遥感技术规划会”,在“四人帮”倒台后的1976年10月,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专家共同制定了一个全面的中国遥感发展的规划;正是在钱老讲话的鼓励下和“遥感规划会”的部署下,才有了1977年中国科学院与当时的国家地质总局共同开展的针对富铁矿会战的我国第一次航空遥感技术与应用试验;正是在钱老讲话的指引下,在1978年美国第一个科技代表团访华期间中美双方采纳了由中国科学院代表提出的引进美国陆地卫星地面站的提议,开始了中国科学院卫星地面站的建设;正是在钱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1978~1980年我国最大规模和最为综合的“腾冲遥感”实验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誉为“中国遥感的摇篮”;也正是在钱老高瞻远瞩的建议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厚积薄发,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终于在1999年10月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实践了钱学森同志的科学预言!
 
钱学森同志的科学精神必将永远鼓舞我们遥感人去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业绩!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原所长。)
 
《科学时报》 (2009-11-23 A2 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