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学 化学科学 地球科学 管理综合
 
体制篇

 

使企业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不仅是意识的飞跃,还有创新初衷的回归、创新链条的完善、创新效率的提高、创新手段和创新目的的统一。

——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及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DNA 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和芯片缩微实验室的研究开发以及在健康管理、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陈温福

坚决扫除科技创新的体制障碍

要实现科技体制的真正革新,必须从管理体制和顶层设计入手,对各类科技计划、人才计划进行优化整合,搭建有足够规模和统筹能力的管理平台。

——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稻作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陈凯先

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科技创新最忌封闭,特别是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国内外大环境脱节,一定要避免建立一套跟国际上封闭的、自己孤立的评价体系。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的研究。)

科技改革要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

“成果如何用”的问题,其实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问题。扭转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的局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钱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化工过程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的智能控制和系统集成优化方法与关键技术的研究。)

邓子新

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技术要成熟并顺利转化成产业,需要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环境,以最大限度驱动创新的潜力和效率,同时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葛昌纯

以“三个面向”形成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

——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核反应堆关键材料、粉末高温合金和各种粉末合金钢材料及部件的制备研究。)

潘云鹤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体系

科技计划体系一直是科技界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长期以来科技计划中的上下左右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现象,成为科技创新中的巨大阻碍。

——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和工业设计的研究。)

赵国屏

让更多科技资源为社会服务

诚然,我国科技资源由于配置分散、重复,管理分隔、封闭,造成的利用率低、共享水平低、专业化服务能力弱等问题已非一日之寒。

——赵国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 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微生物代谢调控以及酶的结构功能关系与反应机理的研究。)

秦大河

建设有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新型智库

从新形势新要求来看,新型智库的建设非常必要且十分迫切,应该有我们自己的特色、风格和气派,走自己的道路。

——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傅廷栋

以“高精尖缺”为人才制度改革方向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必须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眼界、魄力和气度,必须广开进贤之路以会聚人才。

——傅廷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

供给侧改革重在解放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抓科技创新就是抓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

——李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 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研究。)

袁亚湘

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

决策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确的决策往往需要经过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充分听取凝聚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智慧。

——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运筹学研究。)

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

评审不仅要追求程序公正,还要追求结果正确,要确保专家组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对项目的准确理解,并建立评审专家信用制。

——李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中央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高性能稀土永磁新材料基础理论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

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要适当给予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的自主权,减少其在报销等事项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让科研人员更好地潜心于科学研究。

——郝跃(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高功率微波电子学研究。)

郑永飞

正确评价科技成果的“五种价值”

特别是论文显示度高低和项目大小成了评价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水平和贡献的重要标尺,对我国科技工作健康发展的危害日益显现。

——郑永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研究。)

刘嘉麒

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

一旦企业尝到创新的甜头,不用倒逼也会主动创新。而科研人员只有把从书本和实验室学到的理论与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当中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地质学研究。)

优化院所高校科研布局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促进教研相长、科教融合,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工作的使命要求,是大学区别于科研院所的根本特征。

——罗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主要从事引力实验精密测量的物理研究。)

周忠和

要尊重科学研究的“三性”

科学研究的“三性”表明,科研工作不同于流水线操作和简单的重复劳动,它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变数——既有始料未及的失败,也有不期而遇的成功。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的研究。)

 

        周忠和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罗俊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刘嘉麒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郑永飞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郝跃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李卫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袁亚湘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李林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傅廷栋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秦大河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赵国屏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潘云鹤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葛昌纯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邓子新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钱锋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陈凯先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陈温福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程京院士解读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