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精心设计和大力推进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按照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要求,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要以转变职能为目标,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8月18日),《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
学习札记
“三个面向”既是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的鞭策与要求,也为新时代科技创新指明了主攻方向。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需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充分的信心和积极的行动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科技创新道路。应当积极推进重大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区域性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掌握世界科技的最新进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在国家有重大需求的地方迎难而上,突破重大技术瓶颈,解决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关键问题。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作为从事先进材料研究的院士,在选择自己的钻研方向时,应当时刻将国家对于先进材料的重大需求放在心上,将解决国家关键材料问题重大需求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放在肩上。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就是要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实践中,应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强化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强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葛昌纯
葛昌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核反应堆关键材料、粉末高温合金和各种粉末合金钢材料及部件的制备研究。
融会贯通
“三个面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既继承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也把握住了新的时代要求。历数我国科学家的重大成果,从“两弹一星”“杂交水稻”“青蒿素”到“量子卫星”“中国天眼”等,无不体现了科技工作者为科技前沿、国家需求和经济发展服务的三个根本方向。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在从跟跑到并行,再从并行到引领的长途奔袭中,中国的科研人员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更多领域取得跻身世界前列的成果。在中国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前行者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必将以更大的学术自信去探索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着不容割舍的家国情怀。科研事业归根结底是造福国民、造福人类的事业。科研人员理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集中钻研,力求突破,真正让每一位公民从国家的科技发展中获益。要深入研究和破解经济、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本报记者李晨阳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8-04-04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