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业乐等 来源:《科学报告》 发布时间:2016/2/22 14:48:59
选择字号:
揭示“APEC蓝”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业乐团队研究了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排放限制措施的影响,发现减少二次气溶胶的前体水平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能够有效抑制二次颗粒物的形成,由此在会议期间减少了空气污染。相关成果2月18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一些气态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化学转化或物理过程而生成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研究者认为,“APEC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减排控制显著减少了二次气溶胶,同时山谷间的微风循环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为了保证APEC期间的空气质量,当时北京和周边地区的工厂及高排量发电厂均被关停,建筑施工也停止了,从11月3日起到会议结束,道路车辆数目也受到了限制。

孙业乐团队在北京气象铁塔不同高度进行了同步气溶胶粒子测量,发现从2014年10月15日到11月13日,APEC期间二次气溶胶水平显著降低。研究认为,相关颗粒物的降低与相对应的二次气溶胶颗粒物前体水平的减少紧密相关,前体减少让二次气溶胶减少了两到三倍。但地面的一次气溶胶水平却没有明显变化,这可能是由于本地重型车辆排放、烹饪和生物质燃烧的结果(来源:中国科学报 鲁捷)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