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年润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3/14 17:59:56
选择字号:
《柳叶刀-肿瘤学》:只有不到5%的癌症研究涉及中低收入国家

 

预计到2030年,四分之三的癌症死亡病例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与此同时,只有不到5%的癌症研究涉及中低收入国家。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有923万女性罹患癌症,443万人死亡。全球每年有100多万女性被诊断出生殖道癌症,导致60万人死亡。

近日,临床肿瘤学研究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指出,近几十年来,妇科癌症在预防、早期发现、治疗和生存结局方面的进展喜忧参半,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差距显著。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四分之三的癌症死亡病例将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与此同时,只有不到5%的癌症研究涉及中低收入国家。

文章认为,在高收入国家有效的癌症控制策略往往不适用于低收入国家,因为二者在疾病特征、卫生系统能力、社会文化、治疗完成率和药物供应方面存在差异。

全球女性癌症护理面临社会经济障碍。以子宫内膜癌为例,该病的患病人数约占全球所有癌症的2%,过去十年,高收入国家发病率提高了10%以上。

据了解,微创手术(常规腹腔镜或机器人)联合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手段,治愈率高。2023年发表的两项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称,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化疗的辅助手段,可显著改善原发性晚期(III期或IV期)或首次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女性的无进展生存期,与分子亚型无关,这将彻底改变子宫内膜癌的管理。此外,引入四种不同预后子宫内膜癌亚型的分子分析有可能提高遗传高危个体的精确检测和治疗。

然而,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的手术管理和辅助治疗仍存在很大差异。大多数资源匮乏地区的女性没有渠道进行任何腹部手术,遑论微创手术、基因筛查或辅助治疗。

类似的情况也在宫颈癌中出现。它是全球最常见的妇科癌症,2022年,超30万人因宫颈癌死亡,其中9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过去几年的研究表明,更保守的锥形切除术(局部宫颈切除术)或单纯子宫切除术(仅切除子宫体)效果不劣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宫颈、部分阴道以及周围的淋巴结等组织)。新的放射治疗方式进一步改善了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此外,在标准化疗的基础上加入免疫疗法或用抗体-药物偶联物代替低效化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然而,宫颈癌发病率最高的人群获得放射治疗和其他新疗法的机会最差。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美国、欧洲和加拿大在内的国家关键化疗药物短缺严重,导致临床医生减少剂量并将治疗方案转为定量供应。23个人口超过100万的中低收入国家缺乏放射治疗设施,其中78%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因此前述文章提出,要激励基本药物,特别是仿制药的本地生产,以避免过度依赖国际供应链和数量有限的制造商,并动员全球利益相关者克服非专利药物生产的障碍。

癌症护理的挑战还来自社会文化因素。文章介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但疫苗接种率仍然是一个问题。疫苗接种存在的障碍包括供应、资金和可及性,以及关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错误信息、对疫苗的污名化等。在一些地区,一些宗教和政治团体存在强烈的反疫苗接种情绪。

据了解,70%的子宫内膜癌可以在早期被发现,5年生存率超过90%。但子宫内膜癌检测依赖症状,最常见的是阴道异常出血,许多患者对此缺乏认识。据报道,黑人女性和来自较低社会经济群体的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较高,并且在更晚期时才能被诊断出来。

外阴癌和阴道癌也是一个例子。这两种癌症经常在绝经后女性群体中发生,平均发病年龄为72岁。外阴癌占所有妇科肿瘤的40%,阴道癌很少见,与宫颈癌或外阴癌密切相关。由于文化禁忌,女性很可能不愿意就诊。

“当务之急是,国家层面对癌症干预措施的卫生经济评估必须根据患者、卫生系统和社会层面的成本来衡量。需要明智地利用技术,使用强大的循证干预措施来改善癌症控制策略,可以考虑即时诊断、远程医疗以及人工智能。”文章写道。

值得关注的是,文章提到癌症研究经费不平等,在贫困地区进行的研究数量非常少。此前有证据表明,投资于女性健康能带来明确的经济回报,癌症治疗的经济成本估计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

文章呼吁多国合作,重新调整经费支出方向,以解决患者可负担的癌症干预措施短缺问题,例如关键的全身治疗、基本外科手术、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接种。

“呼吁重新调整支出方向可能是理想主义的,但将用于低质量治疗、非循证医学干预措施、昂贵设备和过度治疗的资金重新分配当然是可行的。”作者补充道。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4)00137-2/fulltext#seccestitle90


Baidu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