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成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2 16:25:24
选择字号:
提升核心技术预见能力的三点建议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以及“大科学”“大工程”时代的来临,技术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大幅度提高,科学严谨的关键核心技术预见活动成为争取国际科技创新主动权的重要措施,也是在国家层面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技术预见强调对科技和经济的长远前景进行系统性调查,旨在识别在战略研究领域能产生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兴通用技术。某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借助技术预见手段预测、识别未来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的体系。例如,美国建立了政府、企业、智库合作的技术预见体系。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联合兰德公司发布《全球技术革命深度分析》系列报告,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深度分析和研判。作为国家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日本的技术预见体系能够对未来30年各领域的科技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调查,预见结果也会直接服务于产业政策。

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技术预见体系与能力建设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多项技术预见活动,之后也有零星活动开展,但并未形成整体上的技术预见体系。2013—2014年,政府组织开展的国家技术预见活动被正式纳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编制过程,标志着技术预见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预见的科学性和体系化程度还比较低,技术预见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和科技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还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局。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处于第五次技术—经济长波与第六次技术—经济长波交替之际,史诗级的科学技术突破还在孕育中,因此关键技术预见愈发重要,准确的预见意味着巨大的先发优势。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做好技术预见、把握技术发展先机?

首先,从科技发展实际需求出发开展预见活动。当前,国际科技预见活动呈现出从以科技种子为导向朝着以社会需求、社会问题、社会愿景创造为导向转变的特征。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高度坚持“四个面向”的重点方向,从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预见活动,特别要着力提升科技智库的战略发展预见能力,依托智库机构开展大规模、周期性的技术调查活动,掌握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敏锐洞察主要发达国家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动向,分领域进行整体化技术发展预测与技术影响评估,发布高质量的技术预见报告。

其次,要高度重视技术预见人才培养工作,着力培养战略科学家。战略型科学家对科技创新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具有预见能力的战略型科学家,重视技术信息情报、科技政策收集与分析能力,增强技术预见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为此,高校应在专业技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关注技术战略规划与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专业前沿敏感度,鼓励学生提前参与前沿技术研究工作;企事业单位与智库机构应鼓励专业领域技术人才参与科技创新战略规划与政策的制定工作,时刻关注科技前沿发展方向和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价值;政府部门需要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激励机制、成长机制、评价机制、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战略型科学家以充分保障,发挥战略型科学家的判断与引领作用,在激烈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抢占战略高地、赢得战略先机。

最后,要创新核心技术预见方法,提升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能力。科学的预见方法是提高技术预见准确率和应用价值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技术预见广泛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调查与预测并行的方法。借鉴先进经验,立足国内实际情况,我们既要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技术预见领域的应用,借助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及时采集大学、科研机构等发布的技术研究报告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发掘有效信息,也要重视实地调查研究、专家研讨会等传统方法与新方法的结合。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对专题和关键词进行聚类,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关于加工工艺、关键技术标准、核心参数性能等主题词,为专家研讨与德尔菲调查提供信息资料基础,提高技术预见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在技术预见报告发布后,应当重视相关资料的公开,为政府政策制定和企业技术研发提供准确的研究证据。

此外,我们还要开展技术应用情景分析研讨会,广泛吸纳不同主体参与,特别是邀请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参与,严谨论证技术预见的结论,进一步提高技术预见的准确性与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