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局获悉,北京多个气象站最低气温突破建站以来1月上旬历史极值。观象台最低气温-19.6℃(出现在1月7日05:56),为1966年以后冬季最低值(-27.4℃,1966年2月22日)。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受西伯利亚南下强冷空气影响,6日北京出现大风、强降温天气,大部分地区偏北风5级左右,阵风8~9级;气温大幅下降,7日早晨全市20个国家级气象站中有10个站最低气温跌破1月上旬历史同期极值,其中石景山、通州、顺义、昌平、霞云岭、上甸子共6个站跌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翀表示,尽管此次寒潮引起的降温幅度比2020年12日27日至31日的“跨年寒潮”稍小,但多地经过前一轮降温的“碾压”,本身“基础温度”较低,预计此轮降温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华北、黄淮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创下今冬以来新低。
这个冬季寒潮似乎格外多,格外冷,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介绍,与历史同期相比,冷空气(包括寒潮)次数并不偏多,但这两次都是全国型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而且强度较强。
究其原因,袁媛分析,入冬以来,欧亚中高纬被“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控制,而且去年12月内环流形态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同时,东亚冬季风偏强,二者相互作用是导致2020年12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直接原因。
气候方面,赤道中东太平洋最近即将达到峰值的拉尼娜现象和秋季北极海冰偏少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历史统计分析表明,在多数的拉尼娜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较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也较大。
此外,2020年9月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历史第二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指出,9月北极海冰偏少有利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2020年夏季监测显示,北极地区大气环流表现出典型的AD负位相,其模态指数达到历史最低值,这也有利于今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东亚冬季风偏强。
“总的来说,导致目前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偏低的最直接原因是‘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和偏强的东亚冬季风,拉尼娜和秋季北极海冰偏少为今年冬季风偏强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条件。”袁媛强调。
据北京市气象局预报,未来受补充南下的冷空气影响,预计1月7日午后到傍晚、8日白天北京将有4级左右偏北风,阵风6、7级;气温仍较低,白天最高气温-7℃~-3℃,夜间最低气温-14℃~-13℃,9日开始白天最高气温将回升至1℃及以上。
雷蕾提示,当前北京市天气风大、气温低,公众需采取防风、防寒、防冻措施。体弱人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做好健康防护。另外,北京地区自12月12日以来基本无降水,空气干燥,加之风力较大,极易引发火灾,需注意用火、用电安全。燃煤取暖居民需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未来一周气温仍较低,需防范对能源调度、设施农业等的不利影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