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锋亮 来源: 科学网微信公号发布时间:2020/7/13 21:13:38
选择字号:
清华副教授亲历长聘制改革:曾忐忑不安

作者 | 李锋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几年前,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准聘—长聘的晋升路径。随着清华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地,该制度安排不但引起了全国高教界持续的关注与讨论,而且有不少高校已着手进行了类似的人事制度改革。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笔者全程参与了清华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前期调研、国际对标、相关细则的制定,也经历了从旧系列转换成新系列、从准聘晋升为长聘的过程。

因此,对于长聘制度,笔者有很多个人体验与心得,非常愿意和感兴趣的同仁分享。

刚开始得知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时,笔者虽不恐慌,但也有些忐忑。

毕竟由于这项改革,自己可能失去当初历经千辛万苦才获得的清华大学教职。当时,学校围绕此次改革做了广泛的动员和宣传,而且希望院系、学科内部进行国际对标,即对标所在学科在国际上排名前20高校的师资情况。笔者当时负责若干所美国大学特定学科的对标。

当对标哈佛大学的师资情况时,笔者真是心服口服,自叹弗如:如果清华大学本学科的教职都能达到哈佛大学对应学科的教职水平,笔者心甘情愿离开清华大学。

随后,笔者还对标了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本学科的教授与副教授情况,也有同样的感受。有了这样的铺垫后,笔者的忐忑几乎全部消失了——自己尽力拼搏就好,如果因为技不如人而离开清华,无怨无悔。

这里还有必要交代的是,在对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与副教授进行对标时,笔者发现这些教授中大部分都是在高水平的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所以笔者一直疾呼不能“妖魔化”SSCI。

经过若干次的讨论甚至争论,笔者所在院系终于确定了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细则。幸运的是,随后笔者也较为顺利地从旧系列转换到了新系列,从准聘副教授晋升为了长聘副教授。

笔者成为长聘副教授后,一方面没有了被清华大学解聘的后顾之忧,加上自身年龄已到不惑之年,所以心境从容了许多。

当然,笔者深知自己在学术水平上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与副教授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虽然已经成为了长聘副教授,但笔者借此次制度改革的机会对标了世界顶尖学者,更获得了奋勇向前的冲劲。

一言以蔽之,在国际对标前,笔者也曾因人事制度改革而忐忑不安过,但通过国际对标认识到和国际顶尖学者的差距后,忐忑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笔者自身持续的激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