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9/19 20:53:50
选择字号:
三年,这项成果走出《科学》走进工厂

2016年春天,中国科学院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包信和兴致勃勃地给记者们讲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合成气转化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OX-ZEO)。

三年后,2019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又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包信和又一次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化学课”。不过,与三年前不同,原先的基础研究成果已经走出实验室,成功完成了工业中试试验。

工业试验装置(大连化物所供图)

实验室里的“宝贝”

2016年,包信和与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潘秀莲领导的团队,取得了OX-ZEO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并在入选当年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这项成果把煤制烯烃的步骤从3步变成了1步。”包信和介绍,该成果摒弃了传统的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气变换制氢过程以及中间产物(如甲醇和二甲醚等)转化工艺,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反应中没有水循环,不排放废水)进行煤经合成气一步转化的新途径,初步回应了李克强总理“能不能不用水或少用水进行煤化工”的关切。

OX-ZEO从原理上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由德国科学家于上世纪20年代发明的费托合成路线,创造性地采用复合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催化新策略,创制新型复合催化剂,实现煤经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气体)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等高值化学品的新路线。

这项成果被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科学》杂志同期刊发了以“令人惊奇的选择性”(Surprised by Selectivity)为题的专家评述文章,认为该过程未来在工业上将具有巨大的竞争力。

从实验室走出去

停留在论文里的成果怎么走向工业生产?OX-ZEO研究团队在2016年发表论文后,就开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2016年,他们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刘中民领导的应用开发团队进行合作,大力推动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并积极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实现高端架构、产研融合。

这些年,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开展了50余项科技项目,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工业示范等不同阶段。

研究团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工业中试试验,三年来,合作各方聚焦本领域世界科技前沿,紧扣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通力合作、奋力拼搏,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克服一个个实际困难,成功走出了一条从实验室基础研究成果到工业化开发的创新引领、协同攻关之路,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示范了一条有效新途径。

走向大型工业化

9月15日,陕西榆林。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工业试验取得成功,催化剂性能和反应过程的多项重要参数超过设计指标,总体性能优于实验室水平,实现一氧化碳单程转化率超过5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选择性优于75%,成为世界上首套基于该项创新成果的工业中试装置。

包信和介绍,本次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加快了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将为我国进一步摆脱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实现煤炭清洁利用提供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中试项目的成功,是延长石油与大连化物所深化合作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合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按照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积极听取科学家的意见,科学家认为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作为企业,就是要发挥好企业对市场的敏感优势和资金优势,做好产业链的创新。”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悦介绍说。

就像三年前一样,发布会结束后,他们又开始思考新的目标——大型工业化。“现在我们还不能保证未来就一定能实现年产八十万吨,但是最起码这次中试的成功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打下了基础。”包信和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