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之康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2/11 9:40:52
选择字号:
深圳大学:在“春天里”拨动高教改革音符

深圳大学粤海校区

■王之康

在我国近3000所高校中,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仅有百余所,其中教育部直属管理的占了大部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

当然,在为数众多的地方所属高校中,也有一些表现极为亮眼的高校,它们的实力甚至远超很多部属高校。这当中,深圳大学绝对值得一提。

起源:改革基因与“深圳速度”

深圳大学汇星楼内坐落着一尊首任校长、两院院士张维的塑像。

2003年11月28日揭幕那天,张维的外孙、音乐人高晓松曾抚摸着塑像说:“这个面容特别像中年时期的外公,很精神、很豁达、很书卷气,还特别重视同学之情。”

16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会伫立在塑像前,与张维“隔空对话”。他们也许没有见过他中年时期的模样,但思绪往往被这尊塑像拉回到36年前那段燃情岁月。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还没有高楼大厦,只是一个边陲小镇。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百业待兴,急需各类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创办一所自己的大学”的构想开始涌现在特区领导脑海中,也成为特区人民的共同期盼。

1983年,深圳大学在一片滩涂和荔枝林里破土而出,当时已70岁高龄的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维被教育部选派为深圳大学首任校长。他时常奔波于北京和深圳之间,带领一批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的教师和干部,满怀理想和激情,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这块试验田上,开创高等教育事业。

创办之初,深圳大学便由名校援建,凝聚了北京大学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大学电子、建筑类和计算机学科,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律类学科等优势资源,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且看一组数字:

深圳大学从筹办到正式成立并招生、开学,只用了半年时间;从获批成立,到199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只用了13年时间;从成立到2006年获得博士授予权,只用了23年时间。

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

近年来,每年的国际排名上升约100名,国内排名上升约10名,在公认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均已进入主榜: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并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8,在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内地高校第32,在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内地高校第48,在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位列内地高校第33。

可以说,深圳大学创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深圳速度”。

如果一定要为这样的发展态势寻根溯源的话,那么,深圳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的“改革基因”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创校初期,深圳大学的办学模式就“独树一帜”——实行学分制、取消毕业包分配、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上述任何一项举措,都堪称敢为天下先的“吃螃蟹”之举。这些举措也确确实实为深圳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比如勤工俭学制度,培养了校园“商店店长”“洗衣厂厂长”“客舍经理”“实验银行行长”等“高管”学生,催生了深圳大学第一批投身商海的创业先锋,孕育了深圳大学最早的一群校园创客。马化腾团队、史玉柱、梁光伟、李书福、周群飞等都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如今,全面深化改革依然是深圳大学快速发展的一大法宝。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例,深圳大学从2010年开始就在全校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破除教职员工的干部身份,从而打破“铁饭碗”;2016年起,新入职人员全部实行“预聘—长聘”管理制度,激发增量和存量教师的工作活力等。

下一步,深圳大学将继续在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朝着“双一流”高校阔步迈进,力图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演“新深圳速度”。

发展:在质疑声中稳步前行

依靠短短三十几年的拼搏,从各大排行榜上来看,年轻的深圳大学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还是有一些人对她的快速发展提出了质疑。总的来看,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公众对其财富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其本身实力的关注,被贴上“全国最有钱的大学”“土豪大学”“用钱砸出来的大学”等诸多标签。

第二,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几大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985工程”以及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她均没有位列其中。

第三,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没有收获A类,最高只有B+(光学工程)。

的确,若从每年的高校财政预算经费来看,深圳大学的确有些“土豪”,但仅仅看预算显然不够客观。与之相比,决算更能反映高校的实际经费使用情况。

比如,2019年8月,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了2018年部门决算经费,7所大学超过百亿元,前28所高校均超过50亿元,如果将非部属高校纳入排名,深圳大学的决算经费(54.3亿元)也仅排在数十名以外。

再比如科研经费方面,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9中国高校科研经费排名100强(内地),深圳大学以20.15亿元排在第52位,经费仅位于上榜高校的中游水平,低于办学层次同为“中国高水平大学”的上海大学和长安大学。

总的来说,深圳大学的办学经费和科研经费并不算十分突出,而之所以公众认为它是“土豪”,大概是因为其毕业生中诞生了马化腾、史玉柱等商业巨头。事实上,深圳大学不是“最有钱”的“土豪”大学,却是最具财富创造力的大学。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8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为例,深圳大学最盛产全球顶级亿万富豪,福布斯2018全球亿万富豪榜上的8位上榜校友总财富近6000亿元。

此外,深圳大学虽然没能入选几大国家级重点建设工程,但根据其目前的实力和发展的潜力,无论是从各大排行榜来看,还是从生源录取来看,都丝毫不逊色于很多入选高校。而当前国家正在实行的“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调整的方案,下一轮评选结果,很值得我们期待。

以学科评估来看,深圳大学虽然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最高获评B+,但35%的学科排在全国前40%。在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深圳大学共有36个学科上榜(进入全国前50%),占全校38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的95%,在中国内地高校并列28位。36个学科中,光学工程、心理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排名前10%,其中光学工程位列国内第2;心理学第9,土木工程第14,呈现出学科高峰加速崛起的态势。

我们不妨换一个时间角度再看,深圳大学从2015年10月开始启动第一期高水平大学建设。彼时开始发力,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就已实现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的成绩,这亦可称为是一种“深圳速度”。

消除质疑,最好的方式就是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而深圳大学也正是这样做的:“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相对丰厚的办学经费,用于人才储备,用于人才培养。

如今,深圳大学已然成为海内外高端人才的集结地——35位国内外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国家、教育部、广东省全职高层次人才195人聚力,598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823名“孔雀计划”人才扎根。对于学生当中拔尖人才的奖励,深圳大学也是毫不吝啬:学生大学四年最高可获得奖学金、助学金高达22.6万元,包括“新生奖学金”最高10万元、“荔园卓越之星”5万元等。

未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作为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学,深圳大学最大的魅力不是办在深圳,而是长在深圳,长在春天的故事里,长在中国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办学36年来,深圳大学与深圳这座城市共生共融、血脉相连。建校初期特区领导对创校元老们说:“我给你们钱,给你们地,你们给我人才!”此后,深圳从政策导向、文化基因、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市场环境、国际交往、财政支持等方面全力建设深大。深圳大学也不负众望,先后培养了近20万名优秀人才,80%以上扎根深圳特区,90%以上服务大湾区,并在科学研究、文化引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时代不断前行,深圳大学与深圳始终同频共振。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分阶段将深圳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025)、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2035)以及全球标杆城市(本世纪中叶),并明确,“充分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可以说,先行示范区的提出为深圳大学的跃升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而深圳要建设成为全球标杆城市,作为深圳高等教育“长子”的深圳大学自然责无旁贷。

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大学近日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对标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目标,加快制定和实施《深圳大学加快创建一流大学方案》,努力将深圳大学建设成为与全球标杆城市地位相互辉映的世界一流大学。

三十六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们看到了深圳大学的努力与成绩,也看到了她的使命与担当。我们有理由相信,秉承改革基因的深圳大学,未来可期。


 

《中国科学报》 (2019-12-11 第5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