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刘艳玲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8/21 10:34:08
选择字号:
中山大学配位超分子自组装研究获突破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刘艳玲)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潘梅团队利用氨基功能化配体与钙盐组装,得到一种新颖的二维层状Ca-MOF。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近年来,超薄二维材料备受关注。超薄二维MOF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且其厚度仅有几到几十个金属—有机配位层,使得这类材料在保留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多样性和可控性等优点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二维材料的特殊性质,有望成为新型功能纳米材料而实现广泛的应用价值。

研究人员得到的这种二维层状Ca-MOF,通过连接金属—有机层上悬挂配位的DMF分子,进一步形成了“范德华MOF”多层结构,它能实现层内稳态和层间动态的有效平衡,并存在具有半导体发光特性的层间激子发光和层内激基缔合物发光的双通道发射。研究人员还实现了配位的DMF分子与溶剂或空气中水分子的可逆动态置换,由此打断原来的配位多层结构。伴随剥离和形貌转换过程中配位多层结构的不断层离,基于层间的激子发射被逐渐削弱。

该研究发展了二维MOF设计和利用的新概念,将“自下而上”的金属—有机配位组装与“自上而下”的后合成形貌加工调控相结合,实现了超薄二维MOF的简便、绿色、宏量制备的新方法,并为光学存储器等应用建立了元器件模型。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4833-1

《中国科学报》 (2018-08-2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