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行勇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7/26 10:42:16
选择字号:
中科院地环所
科研人员重建藏东南2300年季风降雨变化历史

本报讯(记者张行勇)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谭亮成联合国内外同行,以四川南部神奇洞的两根石笋为研究对象,重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2300年以来分辨率约5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历史。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第四纪科学评论》。

藏东南是亚洲许多大型河流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处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气候变化对理解该丝路的形成、发展和我国西南及东南亚、南亚地区历史时期文明交流有重要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2300年以来,该地区季风降雨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两个最显著的湿润期是在公元60~280年和370~510年,而最干旱时期则是最近200年。研究发现,都江堰修建的前半个世纪该区相对较湿润且降雨变化频繁。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太阳活动对藏东南的季风降雨变化有显著影响。在过去千年中,藏东南季风降雨的增加均发生于太阳活动极小期,这和高原东北部地区在太阳活动极小期时降雨的减少不同。他们集成了有精确年代的神奇洞石笋以及贵州七星洞石笋记录,建立了代表我国西南地区过去2300年的季风降雨变化序列,证实了过去2000年暖期时“南旱北涝”、冷期时“南涝北旱”的结论。

相关论文信息: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8, 195: 122-132

《中国科学报》 (2018-07-2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