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锋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7/10 10:44:09
选择字号:
高考切忌频繁或大幅度的改革

 

■李锋亮

随着各省份考生分数和分数线的公布,2018年高考徐徐落幕,只剩高校和考生在为招生、填报志愿和录取而忙碌。但很快高考将不再是2018年的舆论热点,直到明年高考的来临。然而,在2018年的高考日渐淡出人们视线之际,笔者却想说几句多余的话。

毫不夸张,对中国广大普通老百姓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甚至可以说是关乎人一生命运的大事。高考是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的压舱石。正因为如此,在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的大环境下,为保证高考能够继续发挥好“压舱石”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切忌频繁、大幅度地进行高考改革。

首先,高考改革日益倾向于减少考试科目、降低考试的难度,有观点认为这能够减轻孩子的负担,进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但纵观近现代世界史上各强国的发展,哪个不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的厚积薄发?若无厚实的基础科学根基,所谓创新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顶多是昙花一现罢了。所以,作为指挥棒的高考,应须加强而非削弱对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要求。

俗话说,求其上才能得其中,如果取其中可能只能得其下。拿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来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2010年之前,中国选手相比于别国选手具有碾压式的优势,而这种差距优势在2011年开始逐渐缩小,到2015年已经被美国选手赶超了。有网友分析,2011年的高三学生正好是2005年实行新课标的第一届初中生。虽然不能简单将中国选手在国际奥林匹克大赛上的颓势和新课标直接挂钩,但是减少考试科目、降低考试难度在逻辑上会导致考生整体水平的下降,以至于最顶尖的考生水平也会随之下降。

另一个例证是江苏省的高考改革。前几年,在江苏省高考改革将物理设置为选考后,国内多家顶尖高校一致反馈,认为江苏生源不但在物理方面的素质大幅下降,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也随之降低,江苏生源从传统的优质生源一下子跌落为中下生源。这就是江苏省大幅度高考改革的后果,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江苏省已经深刻意识到当初改革做法的不妥当,所以在6月中旬,也就是高考成绩出来的前夕,江苏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与检讨,其相关新闻也瞬间刷爆朋友圈,激起朵朵涟漪。只是这波舆情很快就过去,那么会不会很快又有哪些省市想在高考身上打“锐意改革”的算盘呢?这也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首要原因所在。

对于减少考试科目并降低难度的高考改革倾向,笔者非常担心这会给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的阻碍。我国目前虽然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但还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千万不能未富强先自我消磨斗志。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踏实肯干的精神不但不能丢,而且要继续加强。“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考要继续发挥其鼓励青年一代真学实干的引导作用,并为国家选拔大量具有扎实科学基础的建设者。

其次,高考是面向全国各地的千千万万个学生、老师和学校的,不同地区及个人间存在着巨大的起点差距。如果高考频繁改革或者改革的幅度过大,那么只有那些占据优势资源的学生、老师和学校,才能很快跟上改革步伐,并以此在高考中进一步获得优势。而那些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学生、老师和学校,要跟上现有的高考体系就已十分吃力,面对高考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化,他们将被迫去费力了解、适应,而其与优势地位的群体间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所以,少数网友在讨论高考改革时,竟然用阴谋论去揣测高喊改革的背后动机,认为这是优势群体为了甩掉弱势群体的一个策略;因为弱势群体经不起高考改革的折腾,几轮下来,可能不得不选择放弃。笔者当然不相信这种阴谋论,但同意这种阴谋论的逻辑,那就是频繁、大幅度的高考改革大大有利于优势群体,而劣势群体的劣势将会更加凸显。因为频繁的高考改革会导致弱势群体的无可适从,这显然是不符合公平与正义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指的是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本制度不宜翻来覆去,更不要乱折腾。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高考改革。

再次,高考改革频繁、幅度大,必然很快会在不同地区出现考试内容、考试制度上的差异。而如果高考在地区上出现了差异,可能会埋下动荡甚至分裂的种子。钱穆先生曾经为科举制度辩护,认为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统一,因为这一 “采取分区定额制度,使全国各地优秀人才,永远得平均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使得“政府与社会常须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协调力”。

一旦高考在不同省、不同地区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必将越来越大,且会在导致考试的内容、形式甚至指导思想上产生分歧。那么无需多久,高考的差异将导致高考的分裂,高考的分裂将导致地区的分裂。这也是笔者作为一个匹夫,最为担心的事情。

总之,无论是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是继续做好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压舱石,抑或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乃至长治久安,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高考都不能进行频繁、大幅度的改革。

《中国科学报》 (2018-07-10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