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6/26 9:55:07
选择字号:
美高校凭高考成绩“直录”中国学生的启示

 

■熊丙奇

近日,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宣布,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接受中国学生用高考成绩申请,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被录取为大一正式学生。这是美国第一个公立旗舰大学正式接收考生用高考成绩申请。

与2012年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宣布中国高中毕业生可凭借高考成绩报名,但还需要提交雅思或者托福成绩不同,新罕布什尔大学只需中国学生提交高考成绩即可。据介绍,该校将结合高考成绩、申请者中学学业表现和大学面试考查(全英文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直接录取学生,无须再提交雅思或托福成绩。这和我国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十分类似,是把高考成绩作为最重要的录取依据。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这表明我国的高考评价得到更多海外知名大学的认可,也对我国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提供思路,即我国高考改革,重点不在于考试评价而在于怎样录取。

近年来,接受我国学生用高考成绩申请的海外高校越来越多,教育部也在推进高考成绩得到国外认可的工作。对此,有不少国内人士感慨,国内舆论对高考诟病颇多,但海外高校却日益认可中国高考成绩。这需要理性分析,要把高考考试和高考录取分开来看,不能把认可高考成绩与认可录取制度混为一谈。

新罕布什尔大学认可高考成绩,是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而不是就按高考成绩录取。学校依旧实行完全自主招生,对申请学生结合高考成绩、大学面试考查、中学学业表现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价录取。认可高考成绩和认可SAT、雅思、托福成绩是一个道理,都是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学术能力水平的一个指标。对于大学来说,这并没有降低录取标准,而是为学生创造申请便利,反而扩大申请基数,提高生源质量。

有些人担心只用高校成绩录取不提供雅思、托福成绩,会不会影响今后学生的大学学业,这根本不用担心。一方面,高考测试和SAT等测试一样,均为对学生的统一测试,这一测试成绩能反映出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而且由于组织严谨、规范,中国高考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是具有很强权威性的。在提交高考成绩的同时,再提交其他统一测试成绩,很大程度是重复评价。另一方面,高考成绩并非录取的唯一因素,大学在面试时是会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而如果语言不过关,在进入正式课程学习时还需要过语言关。这和我国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一样,我国香港地区的高校授课也大多是全英文授课,因此,香港地区高校会进行全英文面试,以评估学生是否能适应英文授课。曾经有一名省文科状元申请香港大学,但由于语言能力不过关,而未被录取。

我国高考成绩被海外高校认可,意味着我国考试评价也进入国际竞争。有一些国内舆论据此认为我国高考制度不需要改革,这是把高考制度理解为只有高考考试了。我国高考制度包括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两部分。恢复高考40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高考改革,但高考改革主要是对高考考试评价进行改革,包括调整高考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但却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改革。我国高考录取一直采用总分录取方式,即按高考科目总分,结合学生的志愿进行录取。高考分数是大学录取学生的最重要甚至唯一依据。虽然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也选择少数高校进行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但主体还是按总分进行录取。

这种录取制度是和美国高校完全不同的。美国中学生也有统一的测试,但是,大学招生是每所学校单独接受学生申请,一名学生可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对学生进行评价、录取,一名学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作选择。按照这种录取方式,学生不必每分必究,因为不同大学不会把学生排序进行评价;学生也不必功利地选择学科、课程,因为不同大学专业的录取要求不同,也不会把选择不同学科、课程的学生纳入一个标准排序;社会不存在“状元”说法,因为对于每所大学来说,统一测试分数都只是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一名学生虽然统一测试分数高,但其他方面表现不佳不被录取是很正常的。

我国正在进行的新高考改革,在考试方面有很大力度的改革,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这些改革的出发点是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考试选择权,以促进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然而,由于录取制度还是按3+3科目总分排序,结合考生志愿录取,这使所有学生在选科时还是关注怎样获得科目的高分。很显然,这需要进一步的录取制度改革与考试改革配套。

新罕布什尔大学接受中国学生用高考成绩申请,不再要求提供雅思或托福成绩就录取,这给我国改革高考录取制度提供了思路。换言之,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我国高考制度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考试评价,而在于录取方式,应该借鉴海外知名大学的招生录取方式,推进我国高考制度改革。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8-06-26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