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独立门户”之后 |
生态学二级学科重新划分 未来影响几何? |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西方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不但困扰着古希腊的先贤,也长期困扰着中国的生态学家。
“去国外与同行交流,别人问我们做什么的,都得解释半天。比如都是研究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这差别很大。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学生,都需要一个更加明确的‘标签’。”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方精云所感受到的“别扭”,本质上与我国生态学科的不合理结构有关。
6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在北京宣布,对生态学科的二级学科方向重新做出划分,由7个二级学科方向构成的学科体系,或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生态学的科研与教育。
变化
在传统的定义中,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生态学的内涵早已发生变化,成为一门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环境破坏、资源与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出现,生态学的研究迅速向其他自然科学和许多人文社会科学渗透。
另一个情况则是,中国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态形势。生态破坏已明显制约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任其发展,将动摇我国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国家、社会和公众也因此把生态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等一系列理论和理念相继提出,无一不反映了国家对生态学家的期待。
2018年,我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并在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等,以集中力量加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方精云看来,生态学如果还是仅仅研究单纯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学也需要与时俱进,支撑社会发展和国家需求。生态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需要有特定的位置,是相对独立的,不但需要对整个自然科学体系有贡献,也要对国家、社会、民众有用。”
“上位”
在早先的学科划分中,生态学是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方向。直到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才将生态学升级为一级学科,提升了生态学在我国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北京大学研究员王志恒坦言,与国外的学科设置相比,这是一个新做法。
生态学的“上位”显然加速了学科的发展,在全国高校中,生态学的受欢迎程度大大提高。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把生态学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数量达11所,紧接在计算机学之后,位列全部“双一流”学科第六位。
“这对生态学科的发展是一个重要机遇,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当前对生态学相关人才和研究的需求。”方精云说。
然而,与一级学科的地位相比,我国目前的生态学研究与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包括二级学科的界定、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等。
此前,生态学一级学科下设生态科学、生态工程、生态管理3个二级学科,但一个一级学科下面,分了理学、工学、管理学三大门类,国务院学位办相关负责人提出,这种划分方法不甚合理,需要重新构建。
调整
2016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扩大会议就生态学二级学科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二级学科划分的原则与思路。
作为生态学科评议组的秘书,王志恒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学科评议组经过几次讨论形成共识,学科评议组要有大“生态学”的意识,并从学生角度出发,在对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二级学科划分。
“在划分二级学科时,还要注意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一定是包含有机体的,是以生命与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方精云说。
在此基础上,生态学科评议组讨论形成了二级学科方向的设置方案。新的生态学下设7个二级学科方向,包括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和可持续生态学。
方精云提出,新的二级学科划分出台后,要以相对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关联学科或分支的进步,比如可以将形态解剖、生物分类、宏观进化等一些在 领域日渐萎缩、消亡的宏观生物学分支接纳进来,但不能放弃应属于生态学研究内涵的领域。
此外他还建议,各高校应将“生态学”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列为各专业的通选课,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公众的生态学科普教育,加深国民对生态学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