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15 9:14:32
选择字号:
别等死亡发生时,才让科学成为主流

 

■本报记者 丁佳

史蒂芬·霍金去世了。

关于这个传奇科学家的纪念文章,瞬间在微信朋友圈、订阅号列表里刷了屏。

我这才发现,原来每个人都知道霍金啊。

科学,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小众和精英话题。尽管国家一直在强调创新驱动发展,这些年的全国两会上,也都会召开科技议题的记者会,但在我的“圈外”朋友中,这些话题的出现频率,实在太低太低。

今年的政协会议上,一位科技界委员说,科学普及和科学素养不能画等号。科学普及更应在应对一些紧急事件、典型群体事件时发挥作用;而科学素养涉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的积累和掌握,它的真正提升,要依靠长久的教育。

我想这种教育,不仅来自于课堂,还应该来自更广泛的社会范畴。

不妨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介绍霍金青年时光的传记电影《万物理论》感动了无数人,接连斩获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美剧《生活大爆炸》甚至邀请霍金本人客串演出,让这部“科学怪咖”的故事成为美剧中的一股清流,重播剧集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维密秀”。

可以想见,在中国,全社会科学文化的养成,将是一个漫长甚至艰难的过程。但请至少不要等到死亡发生时,才让科学成为主流。

《中国科学报》 (2018-03-15 第1版 要闻)
 
相关专题:2018年两会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