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1/19 9:59:39
选择字号:
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别让微塑料再“漂流”

■袁一雪

近日,在“向阳红01”船上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的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海水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这种被定义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的微塑料,并不是第一次在南极被科学家发现。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南极海域漂浮着微塑料。当时,研究人员就呼吁扩大调查,并表示“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也发现了微塑料,可以认为它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这并非危言耸听。去年,我国第八次北极考察队就在北极海域发现了海漂垃圾和微塑料。而在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的近海更是微塑料污染的重灾区。2015年,美国《科学》杂志一篇文章报道了全世界各国每年向海洋中输入塑料污染物的数据,其中在2010年,我国沿海居民向海洋中输入塑料污染物超过500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其次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南海周边国家,每年向海洋的输入量皆超过100万吨。

如果让这些几乎肉眼难辨的塑料颗粒任意增加,那么造成的危害将超过人们的想象。因为它们可以随着洋流在海洋中扩散,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摄入微塑料的动物容易被堵塞食道,而且其中的有毒物质还会被释放,而纳米级别的微塑料甚至可以直接穿过生物细胞对其造成危害。

同时,塑料的高疏水性让微塑料更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而这种富集作用终将通过食物链的不断累积而对人类造成“终极”伤害。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一项调查显示,在2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鱼类采样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国内外也有报道在食盐、海盐、啤酒、蜂蜜等产品中检出了微塑料。

不可否认,塑料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包装、吃饭、旅行和穿衣的方式。如今,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产量甚至超过3亿吨。那些被“抛弃”的塑料中,约有10%的塑料会进入海洋。然后再以人类难以抵挡的方式回到人类生活中,继续它们的“漂流”。

当塑料成为地球生物的威胁者,它们的缔造者——人类更应坚守自己的责任,保护地球家园。在人类有意造成的微塑料污染中,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危害首当其冲。所以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对化妆品中微珠的使用实施了禁令。

我国专家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将微珠物质添加到日化产品中,并期望更多人了解微塑料的危害。

而被誉为“海洋PM2.5”的微塑料能否“占领”全球,成为令人防不胜防的污染物,还将取决于人类自己如何行动。

《中国科学报》 (2018-01-19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