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棣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1/16 8:41:57
选择字号: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探高等教育的使命

 

■陈棣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昭示了“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个万物一体的“一”是至高无上、不可分割的本体——道,包含了人类与彼此,地球与它的生态系统互联性、流动性、包容性,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像波之涟漪传递到世界各国,世界的统一性、和谐性、无限性将再次呈现,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和谐平衡中保持着精美简洁的状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万物并育,互融共生,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它包含了“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平衡共赢”的可持续发展观,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的分歧,诠释了中国基于人类历史演进和时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提出的新型国际关系原则,其蕴含的价值观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和科技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崇高理念。它彰显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以天下为己任”的豁达境界,体现了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表达了借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等呈现世界无限精彩,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阐述了伟大思想,描绘了时代曙光。

引领高等教育的

文化使命

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距今2500年到6000年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孕育了巴比伦文明,距今5000年人类孕育了印度河文明等,但最终都消亡于历史中。环境孕育文明,文明彰显文化,文明的兴衰更迭史也是文化的演变更迭史。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文明演进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理解“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学会欣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独特性,促进文化的流动性,拥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博大情怀,形成“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互融共生,活力延绵”的文化生态系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关系着国家治理理念,是关联着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演进、文明的守护与进化,是关乎着人类福祉的千秋伟业,是助推人类文明进程与经济科技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为此,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引领时代文化发展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更是大学精神的最高境界。

引领高等教育的科技使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大英帝国的辉煌时期。1874年麦克斯韦在这里建立了卡文迪许实验室,开创了在大学建立实验室进行基础科研的先河。这个实验室取得过的重大发现推动了人类科技文明的进程:电子、中子、原子核的结构等,当时英国就是科学世界的中心。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是德国突飞猛进的时期。伦琴发现X射线,赫兹发现原子和电子碰撞的规律,爱因斯坦、普朗克、波恩、海森堡等人在量子理论的发展中作出了关键贡献。德国拿了105次诺贝尔奖,诞生2300个世界名牌。

二战后最初25年是美国称霸资本世界的鼎盛时期。美国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电子和微电子、核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与互联网、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与无人飞机等等显赫登场。迄今,美国共有300多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是诺奖得主人数最多的国家。

当今人类已经步入集群前沿研究并开发使用尖端科技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宇宙奥秘的神秘知识正被开启,随着学科知识不断交叉、融合、延伸及爆炸式增长,交叉学科、跨学科、新兴学科孕育、催生与发展,人类运用集体智慧,借助某些仪器和设备,发现和认识各种事物运动和存在的特定模式和规律,但宇宙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和这个维度适用的定律和规律,在另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维度需要完善或跳出已有的规律和认知体系与框架,才能精准地解释未被认知的事物和现象。

为此,“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优秀文化引领我们构建开放的动力机制与协同联盟的创新机制;一流学科主导我们瞄准跨学科、新兴学科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未来;一流创新团队带领我们以开放、创新的思维追踪学科前沿、国际科技前沿,促进重大成果的产出,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寻求重大突破和发现,提出重大原创理论、开辟重要学科方向,推动人类认知的螺旋式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了高等教育的文化使命和科技使命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文化与科技之间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文明提升人类灵性和文化觉醒意识,人类灵性和文化觉醒意识必须驾驭科技应用,让科技终将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全球文明进程,服务地球和谐生态,服务人类和平事业。让科技前沿在文明的守护中螺旋式发展,让科技成果在劈波斩浪的产业推进中助推世界和谐发展,让科学技术带给人类恒久的和平与昌盛。

(作者系南京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8-01-16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