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露 来源: 人民网发布时间:2017/3/6 9:22:03
选择字号:
高校师生热议报告:了解“小目标”增加获得感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林露)今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热切关注,通过电视、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了解开幕式,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谈报告

感受到“领导集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雄心壮志

中国矿业大学校党委书记邹放鸣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6年的工作“逐一对帐”,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高等教育事业以“双一流”为目标深化改革,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跨越。面向未来,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政府工作报告从九个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扎实务实的作风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雄心壮志。办好高等教育对于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一名高等教育战线党务工作者,既为国家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而感到振奋,也深切地感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大。

南开大学机关青年干部林栋全程关注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无论是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基本民生,政府工作报告都实实在在体现了人民政府的“人民”本质。过去的数年,政府下大力气减税降费、转变职能,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颗公章管审批”,为万里审批图打上了一个大大的叉。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政府不仅有自我革命的勇气,也有立足民生实际,切实卸包袱、增动力的举措,“今年网络提速降费要迈出更大步伐,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接地气也就有了人气、人民政府和人民也就更加鱼水情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李雨彤说,通过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了解了国家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和今年的一个个“小目标”,也让我们重温了一年来国家各项政策给我们增添的“获得感”。

四川大学党校教授张诚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取得的成就和我们面临的风险都进行了总结。在众多挑战面前,我们仍然在经济发展、各项改革、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报告含金量很高,非常鼓舞人心。

南开大学哲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袁航说,上午收看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成绩取得不易、大国治理不易、改革发展不易,报告中提出的系列民生措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5%左右、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取消全国性漫游费等,也让自己看到了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和扎实举措。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硕士二年级的王娇娇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实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不同的人不同的诉求都能在报告中找到答案。比如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将会使所有人都能得到可触可及的实惠。又比如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不仅会使博士生的生活待遇得到可观的改善,而且对于鼓舞博士生一心一意投入科研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政府在这次报告中流露出了对社会各个阶层需求的关切。“咬定青山不放松”,政府也在这次报告中表达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决心和信心。

谈经济

成绩备受鼓舞 举措切中要害

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团委书记夏振国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用事实说话,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为世界带来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更多的投资,“中国衰退论”之说不攻自破。

西安交大硕士研究生郑袁鑫说,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规划中,第一点就谈到了要去除过剩产能,减少钢铁、煤电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产量,取缔“僵尸产业”,为清洁能源的发展与推广创造条件。这一点使人们看到了政府对处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决心,并且拿出了实际行动,不再一味追求GDP数据的增长,而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举,同时推动能源结构改善对科技创新有积极推动作用。

西安交大机械硕6008党支部的杜喆说,作为机械专业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做好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准备。未来充满挑战与机遇,我们要直面挑战,敢于担当,全力以赴。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李世远非常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部署。他说,当前我国经济需要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就需要更多创新型人才的涌现。作为石油工程学院的力学基础课教师,自身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了解,把新兴产业和技术的思想融汇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还要借助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探索培养更加适应未来创新型社会人才需求的授课模式,让学生运用课堂知识自主设计力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的小装置,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意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西安交大经金学院硕6112党支部书记史旭东同学说,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凝聚力量,振奋人心。作为财政学专业学生,我比较关注财税领域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收入划分总体方案,健全地方税体系,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等改革领域力度大,举措实,切中问题。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生,就是要紧跟国家改革发展所需,立足学习科研实践做贡献,积极参与关注,担当国家改革发展。

谈民生

发展是硬道理要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西安交大硕士研究生张睿生说,上午听了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受最深的是总理提到的改善民生问题。在过去的一年,我国政府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强。专项扶贫资金超1000亿元,医疗、公共文化等事业建设卓有成效。而已经到来的2017年,是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的目标是再增加城镇就业岗位1100万以上,农村脱贫人口再增加1000万以上……正如总理所说,民生是为政之要,发展是硬道理要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而非简单地停留在GDP的一个数字上。

西安交大光信息41班的宋炯辉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频繁提到民生,从取消全国的漫游费到要求各级政府过紧日子,无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的关心。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5级硕士生崔凯说,国家面对改革攻坚期的复杂的国际局势,经济稳中有升,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并且在全球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2016年我国政府以实干积极促改革,努力改善民生,推进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重协同发展,重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深切关注民生问题,一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西安交大医学部硕6093支部王燕同学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谈民生,这与公众的关注点吻合,令民众感受到一个活跃生动的政治时刻的到来。

谈教育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更大机遇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说,总理在部署2017年工作时特别强调了要干字当头,埋头苦干,踏实肯干,“实干”的主题十分明确。实干才能铸就辉煌,我感觉这和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高度一致,也和我校在建设“三个世界一流”大学中着力学风、教风、作风、党风建设的方向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我们要把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好,以干事、做事、创新的态度把我校的“新四风”建设好。

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说,报告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工作部署,特别是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是高校当仁不让的责任。对于川大来说这既是要求,又是机遇,学校要抓住机遇,用于竞争,跟强者竞争,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更大地彰显川大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新建一批双创基地。川大作为全国首批十大双创基地,应该加快双创探索步伐在现有基础上更上层楼,巩固我们在双创方面的引领性、示范性作用。

中国石油大学2013级本科生梁帅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为关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就业创业问题,我们希望每一名大学生都能有一个好的“归宿”。如今,国家就业创业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良好环境,大学生们应该重点在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从而在就业创业大军中抢占先机。

谈科研

更加坚定了搞好科研的决心和信心

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说,政府工作报告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工作部署,特别是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是高校当仁不让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这将有利于学校和管理部门更好地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最大程度迸发川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快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喻丰说,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我们都有过的大量时间分神于杂事琐事的体验。“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这短短一句话,让士人鼓舞,若能不操心杂事琐事,回归科研本质,专心科研,相信今后在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上的松绑与规范会更加深入。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写道,要“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这是对科研规律的尊重,也是从科研之治标到科研之固本。

西安交大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博士周长胜表示,在听完总理的报告后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搞科研、搞好科研的决心和信心。

相关专题: 2017年两会专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