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晓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2/20 10:20:22
选择字号:
王守觉院士资料采集:承担大任 笃定前行

① 小组成员李艳平访谈王守觉

②王守觉与学生

③ 王守觉与采集小组组长尹晓冬合影

④成员季莹、付森访谈王守觉院士

⑤成员付森访谈王守觉院士

⑥2013 年6 月7 日,王守觉院士向我们提供照片

⑦小组成员与王守觉院士合影

■尹晓冬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科技史教研室承担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守觉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事实上早在2011年我们就与王院士有所接触。此项研究缘于我们2010年开始的王守武院士学术成长经历采集项目,我们对王守武同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的弟弟王守觉充满了兴趣。在半导体所,所里人亲切地称王守武为“大王先生”,王守觉为“小王先生”。

2011年暑假我和李艳平老师一同去王院士所在的苏州纳米所拜访他。尽管之前我们了解王院士的情况和照片,但亲眼见到王院士,还是令我们十分惊讶。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耄耋老人,谈吐清晰,思维敏捷,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基于对王守武院士研究的基础,加之我们的物理学学科背景,王守觉院士欣然同意我们来写他的传记(图1)。随后,在2011年“十一”国庆节期间,我们联系他的多位学生兼同事做了访谈拍摄,王院士在半导体所的草坪上与学生们谈笑风生、风度翩翩的形象至今依旧印在我脑海里。(图2-3)

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一直坚持不懈地开展王守觉院士学术成长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他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善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国家为集体甘于奉献、务实奋斗的精神。于我们而言,非常庆幸能够有机会进行这个研究。我们最初知道王家的是王院士的大哥王守竞——中国最早在量子力学领域取得成就的物理学家,对王家这个英才辈出、满门国家栋梁的大家族充满了崇敬,而亲自能研究其家族的人员,亲耳去聆听王家的历史与现在,使我们对这个家族的感受不再停留在文献上,这是个让我发自内心喜爱的选题。

顺利完成王院士学术资料采集工程,首先要感谢王院士和家人的配合与支持。手稿、书籍等资料王院士都是倾其所有给我们,也会热心帮我们联系访谈人员。2013年我们与其联系好要去苏州拍摄访谈,当我和外请摄像师、两个研究生带着四箱设备从北京到苏州开发区酒店住下,才知道王院士前些天感冒,卧病在床,我们当时都认为这次访谈会取消了。但是王院士知道我们到来后,让他的夫人于老师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他会接受拍摄与访谈,因为在室内条件限制,他提议可以在楼下访谈他,因为他每天会坐轮椅到楼下晒太阳,于是在那一周我们每天上午在楼下的草坪上访谈他15分钟(图4-5),完成了拍摄与访谈任务。

我想,王院士能够支持我们的工作,一是他希望他在科学上的探索与实践被人们所知,尤其是年轻人通过他的经历能够建立自信、勇于创新、为国家更好地服务,他的传记每一版他都认真审阅,我们能够体会到他对后辈年轻学者的殷切期望;二是我们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他看在眼里,明白我们是认认真真做这个项目的。

将心比心,几年里我们与王院士及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从工作关系到朋友关系。我2012年生病停止一段时间工作,他每次都会托人问我身体如何。2013年我们到苏州见面访谈,他当时身体状况没有两年前好,正在生病,但是精神依旧饱满,他说他正在研究中医,桌子上满是中医的书,开导我要乐观、不要怕,让我十分感动(图6-7)。多次的接触与交流,我们不仅聊学术方面的问题,也与王院士唠家常、开玩笑,在我们眼里王院士不仅是电视等媒体上的科学家,也是位平易近人的老人。在数十次的接触中,这位耄耋老人的自信、睿智、豁达和他对人生的态度、感悟,是此课题给我们的另一笔财富。

在这样一位满怀爱国之情、积极生活态度的科学家面前,我们责无旁贷必须认真完成采集任务。我们小组参加采集工作的有我、李艳平、付森等多位老师,还有季莹、蒋茜、康静、段士玉等研究生同学,学生们工作耐心细致、承担了大量繁琐的访谈录音整理、资料数字化及整理、编目等工作。虽然采集过程中有各种困难,但是只要与档案馆、各相关单位耐心、诚恳地交流解释,大多都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同时,结合这个项目,我们完成了3篇硕士论文:付森完成了硕士论文《从多元逻辑电路到多维空间仿生信息学的自主创新之路——王守觉院士“文革”以后的科研活动》(2013年,导师李艳平),季莹完成了硕士论文《王守觉院士1942—1978 年的学术经历》(2014年,导师尹晓冬),蒋茜完成硕士论文《王守觉院士学术传播工作研究》(2015年,导师李艳平)。

2016年6月3日王院士在苏州逝世,未能拿到正式出版的传记,成为我们最大的遗憾,扼腕痛惜。虽然现在王院士传记已经出版完成,我们并未感到轻松。王守觉院士经历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我们虽然努力全面回顾、梳理、总结王守觉院士的科研工作,但水平有限,尤其涉及到学术部分,难免疏漏,有未尽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也祈愿这个传记能够告慰天上那位满脸笑容、爱喝可乐、喜欢开锁的老人。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7-02-20 第8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