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22 9:58:41
选择字号:
李小娜:向丛书所有参与者致敬

 

■本报记者 张文静

从2006年春开始,到2018年3月完成,“口述史丛书”编写出版整整历时12年。

12年过去,不少年迈的口述者已经离世,主编樊洪业因常年辛劳,受眼疾困扰,又身患小细胞肺癌,身体每况愈下,而当年那位年富力强的丛书策划人李小娜,也已经从编辑的岗位上退休。

退下来的李小娜,并未享受赋闲生活,仍然每天埋首书堆,忙碌着丛书最后的收尾工作。“把这套丛书最后的工作做好,才觉得终于可以告慰所有的被访者、编写者,也终于可以对自己一辈子的职业生涯有一个交代。”

在李小娜的心里,12年的水磨功夫,12年的咬牙坚持,其中的艰难和压力,实难与外人道,也不祈望为人所理解。

在这套丛书之前,国内口述史在自然科学领域基本没有涉猎,积累的经验极少,虽然丛书编写和出版得到了湖南教育出版社丁双平、黄楚芳、黄步高、刘新民等历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复杂远远超出最初的设想。

访谈过程中,不少受访者因病辞世;即使是身体仍比较健康的受访者,由于年事已高,每次访谈的时间不能过长,记忆力也大不如前,需要反复确认和核实;有的受访者研究领域比较敏感,受保密制度限制,访谈和出版进行得极为困难,甚至有过几度进行不下去的情况。

合适的访谈者难觅,也是一大难题。比如,《黄培云访谈录》一书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中途易人,《钱信忠访谈录》由于需要更换访谈者,来不及另起炉灶时,钱信忠先生就已辞世。

这套丛书就在这样的艰难跋涉中前行,但丛书质量的要求丝毫未得到放松。

为此,樊洪业亲力亲为,殚精竭虑。李小娜给编辑制定了近乎苛刻的审稿制度。甚至为保证丛书的整体性,她对每种类型的图片尺寸都作了详细规定,对图片与文字的间距要求细致到毫米。她自己手持直尺,一页一页地量图片尺寸,量行距间距,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也正是这样严苛的要求,锻炼出一批优秀的编辑人才。湖南教育出版社年轻编辑曹卓卓跟随李小娜做丛书,经历了12年的艰难历练,逐步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成熟编辑,对丛书的推进和完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青年编辑朱微在2010年加入口述史编辑团队,在李小娜的悉心指导下,养成了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受到相关作者的认可与好评。

对这一点书的作者也深有感触。完成《兵工·导弹·大三线——徐兰如口述自传》书稿后,身在美国的边东子收到责任编辑陈慧娜的邮件,跟他反复确认1944年美国洛杉矶是否下雪的细节。当书稿经历漫长的保密审查时,李小娜经常半夜电话沟通审查进展,帮忙出主意。

最让《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等四本书的作者侯艺兵感叹的是,这套丛书的耐心。“只要编委会认为选题有意义,他们就会耐心地等待,直到书稿质量合格、审查通过,才最终出版。由于涉及保密问题,我的四本书出版前后长达8年,他们一直耐心等待,没有放弃,这很难得。”

全套书的终审由时任湖南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书屋》主编聂乐和负责。“聂乐和先生具备的深厚的编辑功底和文史素养,为保证丛书质量起到了较好的把关作用。”李小娜说。

“我要向丛书所有参与者致敬。”李小娜说,“身为编辑,能够与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最杰出的科学界精英因书结缘,携手合作,为20世纪中国科学史留下一段段生动鲜活、独一无二的珍贵史料,幸莫大焉。”

《中国科学报》 (2017-12-22 第2版 成果)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