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卓敏 朱汉斌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7/12/11 16:03:43
选择字号:
徐义刚院士:学以致用方向明 深耕细作出成绩
访中科院院士、广州地球化学所所长徐义刚

中科院院士、广州地球化学所所长徐义刚(左三)科研中。

徐义刚在野外考察。

徐义刚近照(陈一/供图)

有着儒雅书生气的中科院新晋院士徐义刚,骨子里是个内向的人,如今他之所以能够面对记者侃侃而谈,是长期当所长练就的。

风雨兼程二十余载,徐义刚深谙科研之道,他不仅在自己的领域披荆斩棘,屡获殊荣,更对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和精力。

徐义刚总结做人做事一定要“敬业、勤业、精业、乐业”,这不仅是他自己的座右铭,更将其视为广州地化所文化,不断通过文化去感染人和塑造人。二十余年,广州地化所不但始终执着于解决国家的重大环境资源问题,还对相对“濒危”的矿物学研究给予极大力度的支持,徐义刚也在此乐此不疲,将自我专长发挥到极致,攻克了多项难题。

“单纯”才能做好事情

今天的徐义刚将自己的成功看作是“单纯”的结果。正因为单纯,才非常执着,没有其他的三心二意,一心做好学问。

内向的人容易自卑,但更自强。这一点从徐义刚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八十年代,徐义刚从苏南农村走出,在地质专业并非热门,甚至被瞧不起的情况下,来到浙大地质学专业读书。之后在到贵阳地化所读研究生时,他又通过选拔走出国门。“那时出国比例非常低,国家给了我机会,我把学成回国当作了人生的目标。”

回国之时,正值国家基础研究最不景气时,科研条件和环境均不佳。而对于一心在科研上想做出成绩的徐义刚,路上充满机遇,失落更无处不在。最终,“顽固”的他没有放弃自身成长的机会,满门心思扑在科研上,在年仅33岁时便得到了“杰青”的荣誉,也因此改变了命运。

“那个时候,只要勤奋还是可以成才的。”徐义刚认为“荣誉”只是“帽子”,真才实学才能脚踏实地。早年,他便给自己树立起了十年换一个研究方向的目标,二十余载的时过境迁,迄今他在地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方向上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正在第三个方向上刻苦钻研。

“我国无论在‘上天、下海’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唯一不足的还是‘入地’。人类对于赖以生存的星球的内部状态还不甚清楚。而我的研究方向就是地幔,就是地球深部。”坚信一定要在地学领域做出成绩的徐义刚,通过火山这个窗口,“窥探”到地球内部的状态、过程及其对人类生存的表生环境产生的影响。

他的研究不仅为地幔柱影响下固体地球不同圈层的系统行为研究提供了范例,还通过重建岩石圈热状态,为华北岩石圈巨量减薄提供了关键证据;他还发现了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源区普遍存在西太平洋俯冲板片组分,阐明了大陆板内玄武岩的形成与大洋俯冲的成因联系。为此,他获得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个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五好”研究所建设

在做好自身学问的同时,作为一所之长,如今,根据国家的“三个面向”要求,徐义刚的目标是要将广州地化所打造成为我国南方“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心。

“‘眼光’是做好事情的关键。”徐义刚表示正因瞄准到正确的方向,广州地化所才成就了今天在科研平台建设上的竞争实力:四个重点实验室,包括两个国家实验室。而这,对于一个不到两百个科研人员的“小体量”研究所来说也实属难得。

其实在上任之初,徐义刚便提出了“五好”研究所的建设理念:好的方向、好的人才、好的平台、好的制度与好的文化。

“我们的研究方向是和百姓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十二五”期间,广州地化所有了自己的“一三五”战略规划,确定了自己在环境资源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突破方向。

为了着力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广州地化所专门设立了“中国科学院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研究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而“十三五”研究所在原有基础之上,他们又进行了新一轮布局:致力于推动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油气与矿产资源等重点学科的发展,在“资源与固体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大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

有了好的平台必然要有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进人才是需要的,可光靠引进人才,研究所的育人‘土壤’就不够深厚。”据徐义刚介绍,广州地化所的“杰青”绝大多数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

此外,在广州地化所,大多数科学家都是依靠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来“养活”自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里的研究员申请基金的成功率超过百分之五十,这个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虽然广州地化所的体量较小,但高命中率也说明了研究所科研人员的高学术素质。”

除了“五好”,徐义刚还倡导研究所要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在他们的众多奖项获得中,很多都是与国外大学合作的结果。

“地球科学其实是无关乎国界的。”为了“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广州地化所已专门在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泰国等地布局了环境观测点和台站;使用科学院“第三世界奖学金计划”,招募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资源研究方面,研究所还将“触角”伸向了缅甸以及菲律宾等地。

拯救“濒危学科”

“矿物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到了新时代其发展遇到瓶颈,在地学领域中与其基础学科地位不相称。”虽然徐义刚称矿物学为“濒危学科”,但全国仅有的矿物学领域四个“杰青”中就有两人来自广州地化所。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矿物学,无论是在人才还是平台上都给予这个学科以大力支持。”决心使然,广州地化所依靠国家的支持建起了全国唯一一个以矿物学命名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这个新实验室成立四年后,首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从四十多个重点实验室中脱颖而出,成为八个优秀重点实验室之一。”徐义刚认为所有机会都是通过努力得来的,他用实验室谢先德老院士来举例,虽然已经八十几岁了,但他至今还坚持在一线工作,非常敬业。“好的文化是支撑我们这个小集体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

徐义刚介绍该重点实验室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能够让农村的生活污水变成净水。“农村的生活污水会排向河道,农村水网污染是老大难问题,广州地化所就是要恢复乡村原有的山清水秀。”

如今,在“三个面向”基础上,广州地化所调整了学科配置,几个拳头产品在“下游”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水、气以及污泥是该所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今他们在十五个省市有280个污水处理工程。

令徐义刚引以为傲的是,目前广州地化所的技术都是老百姓用得起建得起且可持续发展的。

“在浙江省我们推广得最好,相关人员也因此获得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贡献奖’”。徐义刚表示,“十三五”期间,广州地化所的目标是让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此外,广州地化所布局了河涌的污泥处理项目。污泥处理的关键是脱水问题,但所需能耗大是个瓶颈。该所积极与企业合作,初步确立了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徐义刚希望此技术能在“十三五”期间有好的突破,为广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