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1 10:13:07
选择字号:
夏笳:“稀饭科幻”的探索

《你无法抵达的时间》,夏笳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

■本报记者 张文静

夏笳写出的故事有点边界模糊,像科幻,又有点像诗和神话。一位朋友在她的作文本上留下评语,称其是比软科幻还要软的“稀饭科幻”。

对于国内的科幻迷来说,夏笳并不是个陌生的名字。

夏笳,本名王瑶,2004年还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读本科时,她就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关妖精的瓶子》,并获得当年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最佳新人奖”。后来,夏笳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学硕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博士,目前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

与此同时,她的科幻写作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六次获“银河奖”、四次入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响当当的“美女作家”。最近,这位美女作家出版了她最新的中短篇科幻小说精选集《你无法抵达的时间》。

16个不同阶段书写的故事

一天,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实验室里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个神通广大又忠厚笨拙的妖精,妖精讲述了自己与历史上一个个物理学家打赌却不断遭遇失败的经历,他想在麦克斯韦这里扳回一局,最终却仍只能甘拜下风。这是夏笳创作的《关妖精的瓶子》中的情节。

从阿基米德的杠杆,到爱因斯坦的光波,再到薛定谔的猫,一连串物理学史上的奇闻轶事被巧妙地串联进这个小故事里,故事的核心则是关于传说中的“麦克斯韦妖”以及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精彩演绎。

故事的灵感来自夏笳复习“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这门课时冒出的想法。2004年,凭借这篇处女作,夏笳一举成名。这篇作品也被收录到此次出版的新书《你无法抵达的时间》中。

除了早期的《关妖精的瓶子》《百鬼夜行街》外,这本小说集还收录了夏笳近几年发表的《龙马夜行》《晚安忧郁》等,还有2015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那篇著名的《让我们说说话》,总共16篇。将这些不同阶段的作品串联起来,读者或许可以从中窥见夏笳创作风格演进的历程。

夏笳早期的作品主要围绕某种意象或情绪产生,譬如《永夏之梦》中的时间旅行者与永生者在世界末日道别,或者《汨罗江上》的X与故人之间永隔一江水。

“那时因为不太懂得怎么将一个故事展开,所以往往只写一个瞬间,或者一些松散的片段。”夏笳说。

读完电影学硕士之后,夏笳开始学习一些编剧技巧,并尝试将故事讲得更漂亮一些。所以,在写《百鬼夜行街》时,她尝试着按照起承转合的四幕剧结构来创作。在写《你无法抵达的时间》时,则仿照电影的叙事结构,用一种反差、一对冲突,来制造叙事动力和人物弧线。

2014年,夏笳博士毕业,她对科幻的理解和创作风格又发生了变化,她开始将科幻视作“一种跨越边疆的思维方式”。这个世界由许许多多犬牙交错的“异世界”构成,每个异世界都有迥然不同的规则和语言。“科幻作家需要凭借超越常人的好奇心、勇气与洞见,跨越可见或不可见的边疆,在不同的‘异世界’之间建立桥梁。”

“模糊本身就有意思”

夏笳的作品从来都不是“硬核科幻”,与之相对,和她一同出现的往往是“稀饭科幻”的标签。

何为稀饭科幻?它最开始就是句玩笑话。

上高中时,夏笳开始在作文课上写科幻小说。因为深爱雷·布雷德伯里的《火星编年史》和特德·姜的《巴比伦塔》,她写出的故事有点边界模糊,像科幻,又有点像诗和神话。一位朋友在她的作文本上留下评语,称其是比软科幻还要软的“稀饭科幻”。没想到,这种风格在此后不断引起媒体的兴趣和读者的争议,进而成为夏笳不得不反复思考、阐释和回应的问题。

由于害怕争议,夏笳一度想放弃“稀饭科幻”的说法,但现在,她更愿意从正面的意义来看待它。

“稀饭科幻”代表了一种“探索边疆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性本身就是科幻的一种内在精神。我觉得,在科幻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所谓的一个真正的传统或核心,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为中国科幻本身比较边缘和弱势,所以有些读者会焦虑,觉得你写的作品不像科幻,会不会冲淡科幻的身份,科幻作者会不会慢慢都流失了。但我认为,在作者认真写作、对质量有要求的前提下,这种混杂性对科幻创作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正如《关妖精的瓶子》在获得“银河奖”时得到的评语一样:“篇幅不长,颇有意趣;典故、知识、隐喻融合在一起,耐咀嚼,有韵味;算不算科幻?模糊;但模糊本身就有意思。”

探索还将继续

在《你无法抵达的时间》一书里,夏笳认为最能代表其“稀饭科幻”风格的作品就是《龙马夜行》。这篇小说原本是送给好友、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的生日礼物。

2012年,夏笳结识了刘宇昆。他们开始相互翻译对方的作品,这也成为一段友谊的开始。经由刘宇昆的热心帮助,夏笳的故事陆续在英文世界发表,更进一步被转译为其他语言,也不断得到来自各国读者的反馈。此后,夏笳多次出国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等活动,“开始接触到一个更加宏大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夏笳亲身感受到中国科幻逐渐融入国际的过程。“中国科幻的国际交流一部分开始于一个意外,那就是刘宇昆这个中介。”夏笳说,“另外的推动力则来自于中国科幻创作者开放的态度。近些年,中国科幻创作者和科幻迷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去参加世界性的科幻活动。从一开始的语言和文化不自信,到现在主动承担更多服务角色、组织自己的宴会活动等,中国科幻人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另一方面,过去欧美科幻群体也是比较封闭的,只关心本土作家,对外国科幻作品不会表现出更多的兴趣。但近几年来,出现了美国科幻奇幻编辑、出版人尼尔·克拉克和意大利科幻作家弗朗西斯科·沃尔索这样对外国科幻作品感兴趣的人,他们也扮演了文化桥梁的角色。”夏笳说。

作为一个女性科幻作家,夏笳也愿意将女性视角融入到科幻创作中。与其他传统的科幻作品相比,夏笳小说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女性主人公居多。“长期形成的科幻写作范式,更加强调其中的认知部分。在这种范式下,女性总是扮演着从属性甚至破坏性的角色。但在今天的技术语境中,仅用主客二元认知范畴来处理问题,显然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有共情的能力,能达到一种交流和理解,而这正是女性的优势所在。在这个意义上,我希望给女性角色赋予更多正面的意义,不把科技和情感对立起来,而是寻找认知和共情之间的平衡关系。”

夏笳说,她对这种探索性科幻作品的创作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中国科学报》 (2017-12-01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