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英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28 8:27:48
选择字号:
印度高教改革 盼产生六位诺奖得主

 

■郭英剑

今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半程的开局之年,作为一份长远规划蓝图,该纲要为未来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在我国的近邻印度,其实也同样存在这样一份类似的规划,与我国的规划纲要相比,这份规划的时间跨度要更长,而其中的一些亮点,也足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2013年11月,“第九届FICCI高等教育峰会”在印度召开。所谓FICCI,是印度工商联合会的英文缩写。该联合会于1927年相应圣雄甘地的倡议而成立,是印度规模最大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商会组织。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构建印度高等教育转型实现提供价值的网络。在会议上,一份名为“印度高等教育:2030愿景规划”的报告公诸于世,这份报告详细描绘了到2030年,印度高等教育所应达到的愿景。而另外一份“印度高等教育的管理与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应用”文件也流传开来,则是如何达到“2030愿景规划”的一个路线图。

正是这份80多页的“2030愿景规划”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印度高等教育的宏伟蓝图。

印度高教革命的缘起

印度虽名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中世纪时小国林立。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2030愿景规划”之所以选择2030年作为一个时间节点,是因为2030年是印度宪政独立80周年,也是其经济自由化40周年,更是其加速发展高等教育20周年。

据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教育部网站介绍,自印度独立以来,其高等教育经历了迅猛的发展。大学由1950年仅有的20所猛增至2014年的677所。其中,中央(国立)大学45所,邦立大学318所。学院在1950年只有500所,到2013年3月31日则增至37204所。实际上,印度已是目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教育大国。而印度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资增长同样迅猛。2011年,政府投入资金1951亿卢比,而到2013至2014财年,则增加到了2675亿卢比,整体增长了37%。

但印度政府还是意识到,这样的发展难以与社会的需求、青年学子的成长以及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相匹配。具体说,至少是如下因素激发了印度高等教育要进行巨大的变革:

第一,虽然印度目前位居第三,但在未来的5年内,它会超越美国,在未来的15年内,它会超越中国,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国。虽然其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但也有诸多的问题,其高等教育的结构复杂,矛盾之处甚多,亟待改进。

第二,当下的教育体制尚不能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之需要。要想实现愿景之规划,就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要接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引入多学科、行业导向、创业精神和技术型课程,教学形式要接受新的技术包括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与实践教学等。要吸引并用物质奖励的方式促使讲课一流的教师从事科学研究。

第三,印度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就目前而言,全球400强的高校中,印度仅占4所,而在全球200强的高校当中,尚没有印度高校的影子。

“2030愿景规划”的亮点

那么,“2030愿景规划”到底有什么具体内容?包含了怎样的宏伟规划?

首先,从思想理念上说,它是要把印度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人才供应商,理想学习者的国际大磁场,可负担得起的高水平教育制度的楷模。为此,印度高等教育部门将担负起最高的道德标准和最大的责任感,要求每一所高校都要施行同行评议并取得认证资格。

其次,从现实需求上说,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上最为年轻的国度——到那时,印度人的中值年龄为32岁(相比其他国家,美国为39岁;英国42岁;德国49岁;日本52岁;俄国44岁;中国43岁)。而其中,1.4亿人口处于上大学的年龄。在世界上,每四个大学毕业生中将会有一个毕业于印度的大学。高等教育没有大发展,将无法满足青年一代的需求。

再次,从具体目标上说,50%的青年要进入高等教育体制;至少20所印度大学要进入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前200强;5~6位印度知识分子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引用研究成果及其研究能力,印度要进入全球前五名。

我们都知道,要想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上述理想绝非易事。这就要对高等教育体系作出重大改革与调整,特别是对大学作出革命性的改变,才有可能达到目的。而印度正是从大学改革入手,开始推行一种差异性的学术制度。

三个层级的大学及其不同的社会功能

所谓差异性学术制度,就是将大学分为三个层级,位于上层者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式研究型大学,其次是综合性大学和职业型高校,最后则是一大批很容易进入的高水平学院。

三个层次的大学各有分工,功能各异。位于第一层次的大学将专注于发展印度的知识资本,而其他高校则重在分别发挥其经济与社会价值。

首先,研究型大学位居追求卓越的中心地位,重在跨学科领域中(比如生物科学、气候变化、材料科学、城市发展等)新知识的创新。研究型大学的师生应该是才华卓著、倾心研究的多元组合,能够与世界上的顶尖大学研究人员进行合作,有能力获得国内外的研究基金资助。这些大学也要能够为社会提供诸如慕课这样具有高水平的公开资源。

其次,那些与行业对接的职业高校则需要扩大规模,培养出高水平的、可供社会使用的毕业生,他们应该具有专门的技能,富于思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为了纠正当下印度教育模式中狭隘的专业化特征,“2030愿景规划”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要求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加上人文教育的内容。即便是工程类与职业学院的毕业生,也要求他们学会综合分析的能力,除了特定领域的问题之外,也要会从环境、社会经济、经费与管理的方面看问题。综合性大学和职业型高校的重心更多地集中在知识内容的传递上,教师要学会从最好的公开资源中获取知识,使之能够符合学生所需。这类大学的教师应该由学者、研究者与行业人员组成。

最后,则是专门为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进而使所有法定年龄的学子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设计的一批基础深厚、水平很高但又很容易进入的大学,他们讲求的就是教育公平。这些高校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包括地区特殊、语言多元以及性别差异等问题突出的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这类高校可以多多依赖网上的公开教学资源,与其他名校以及技术与专业培训供应商开展合作,进而传授一些技能,可以提供全天候的学习机会,也可以提供学习时间灵活的课程。

除了上述三个不同分类之外,“2030愿景规划”还要求上述各个层级的大学可以为学生、教师、研究人员以及行业人员在三个层级大学之间的流动提供无缝对接的制度。

印度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人们拭目以待。但其强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心则再次证明,唯有教育强国,才能培养出更多杰出的青年人才,而唯有杰出的青年人才,才能使国家永远站在世界强国之林。(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6-07-28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