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千里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6/6/17 21:01:33
选择字号:
博士之后在太湖

■郑千里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辈分”关系?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五月初的太湖温情,夜色柔美安谧。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紧偎太湖,入夜,静听湖水轻轻拍打岸边如吴侬软语,先是与该站站长秦伯强聊,继而与博士后的余丽聊,突然我脑子电光石火,蹦出了这篇随笔的题目——《博士之后在太湖》。

秦伯强的名下先后有多位博士后,除了已到其他地方工作,现今在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的,朱广伟是他的第一位博士后,如今朱广伟已成为一位优秀的研究员;第二位博士后陈非洲致力于浮游生物的研究,现是抚仙湖高原深湖泊研究站的副站长,也已是研究员;许海是秦的第三位博士后,致力太湖蓝藻水华的动力机制及生态学效应的研究,已是副研的许海眼下正在美国当访问学者。

秦名下的第四位博士后董百丽,本来做陆地生态系统,现在做水生植物如水草等的研究。水草与水体的生态恢复息息相关,有很大的科学价值。目前,已是助理研究员的董百丽正在积极寻找突破口。“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控制实验,失败比成功多,但我们绝不气馁。”朱广伟介绍说。

秦的第五位博士后朱琳,致力于研究太湖中与底泥有很大关系氮收支问题。

和我聊了整个晚上的余丽,她虽然不是秦的博士后,却正在秦的第一位博士后朱广伟的名下做博士后。

“我研究方向是藻毒素生态学,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方向,既与我的博士导师孔繁翔有传承,也与朱广伟老师有相当的传承。”“微囊藻毒素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对水生态健康和人体健康有很大威胁,我们希望能通过研究,对淡水和饮用水安全起到预测预警的作用,保护太湖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即便介绍外行觉得略显乏味的专业,余丽也带着甜美的微笑。她一微笑,酒窝就愈发明显。

朱广伟早先给余丽的印象是严肃,“起初我对他有一点距离感,觉得他不苟言笑,事实上我错了。有一次在所里食堂打菜刷卡时我发现卡里没有钱,一回头,看见一只手正递给我一张卡,原来是朱老师!当时我是满满的感动”。她后来在朱广伟名下做博士后,才发现朱是一位亲和力很强、很温和的老师,但作为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在工作上要求却很严格。

朱广伟2001年在秦伯强名下做博士后,那时秦刚拿到400万元的太湖水环境预警项目。参与这个太湖上“真枪实弹”的项目,无疑对朱广伟科研人生的历练很大。

2007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已是太湖站副站长的朱广伟硬着头皮,自己学会了快艇。可别小觑太湖是个浅而平的湖泊,太湖上渔民的船只都备着根竹篙,甚至可以撑着湖底走,但太湖站的科学监测快艇在湖上行驶,一是担心短时雷暴雨,夏天天气突然很闷时,暴雨说来就来。二是当时快艇没有雷达设施,很怕水下的暗礁和绳索,尤其在行驶速度很快时,发现隐患快艇根本无法立刻停下。

2008年9月的一天,江苏省政府召开太湖治理的专家会议,应邀参加的秦伯强因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就把股骨头摔坏了,只好在腿上打钛钉,进行内固定术。术后90多天,因国家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亦即水体污染控制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其中太湖湖体的氮磷污染控制计划立项需要在北京答辩,秦作为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强撑着一副拐杖去了北京,在轮椅上完成了答辩。

秦伯强1989年读博时的导师,是被誉为中国冰川之父的施雅风先生。秦伯强曾自述:要不是当时施先生的动员,我大概也会像其他人一样,一门心思地想出国读博。这大概就是缘分吧。施先生经常对我说他的人生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读书为乐,让我终身受益无穷。

前些年,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很让地方政府“挠头”。秦伯强他们提出“先控源截污、后生态恢复”的理念,现在已成为我国湖泊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的共识和思路。

秦伯强说:太湖就是我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后院。我们作为国家“智库”的责任,就是要促使湖泊科学不断发展,谋求一方百姓的生态安全。

秦伯强和研究所几位研究员及朱广伟、陈非洲合作,曾发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与实践思考》等多篇切中时弊的文章,并多次向决策部门直陈太湖现实的意见和建议。

秦伯强和朱广伟、陈非洲等曾经的博士后和谐共事、精诚合作;朱广伟名下的博士后余丽也投身太湖研究,乐此不疲。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辈分”关系?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传承?

面向浩淼的太湖,问道潋滟的太湖,秦伯强的博士后和学生,如今已经涵盖了所有与湖泊研究相关的学科。秦伯强虽然刚过53岁,但却已拄了8年的拐杖,面对我的问话,目光清澈的他反复说了三遍:师生是缘!

余丽第一次来到太湖研究站,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站在船坞向栈桥那边看去,不错啊,夕阳西下,青山湖水,一片美景,立马心情大好,再加上湖水拍打岸边的浪声,湖面吹来的微风,感觉非常的惬意:在这里做实验还有美景相伴,应该很不错的哦。”

余丽微信昵称“鱼儿”,“我喜欢自己这个昵称。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由自在的心境……”聊到这里,余丽笑得更加灿烂了,那脸上的酒窝里,似乎像从太湖活泼泼地蹦出了一条条小银鱼……

《中国科学报》 (2016-06-17 第7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