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5/31 8:56:40
选择字号:
“互联网+教育” 站在中关村的“风口”上

吟城市+、生态+、智能+、健康+、创业+,中关村科博会展区吸引人流。

城市+、生态+、智能+、健康+、创业+,中关村展区主题突出。李星杰摄

■郑金武

5月28日,“互联网+教育”创新周开幕式在中关村示范区举行,近百家互联网教育企业的代表,围绕“科技教育、创享未来”和“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等展开讨论。

对于许多人来讲,发展互联网教育绕不开的话题是如何定位其与传统教育的关系。互联网教育将摧毁传统教育吗?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水火不容吗?

专家们给出了答案。

互联网教育:帮助大家更好学习

“本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等问题还是十分突出。”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延申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和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的重大战略抉择。

另外,2015年7月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探索新型教育服务方式,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等等。《意见》指出,“在线教育带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刻变化,正在改变几千年来传统教育方式引起教学变革和学习的革命。”

“‘互联网+教育’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将产生重大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表示。多年来,地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一直困扰着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师资资源的差距。而互联网教育正是给出了教育不均衡的破解之策——其好比建设起了一所所“没有差别、没有围墙的学校”,不发达地区、薄弱学校的师生一样可以有条件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让教育公平前景可期。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副秘书长聂风华最近一直忙着帮助一批骨干老师的孩子找学校。他说:“优质教育资源在任何一个时空都是相对的。虽然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我们教育在不断进步,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位爹妈和孩子来说,如何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如何获取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天天在琢磨的事。”

“我们现在的教育,老师通过黑板传播知识的模式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教育成本从来没有下降过,但互联网与信息教育的融合,则将能弥补师资不足,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极大地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教育成本。”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表示。

创新中心:帮助大家更好创业

“中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而我们就位于海淀核心区。中关村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这里是全国创新创业的高地,我们也正趁势借力。”谈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丹难掩兴奋。她表示,成立两年来,创新中心已经对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和孵化企业链条。

对于创新中心的迅速成长,海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长萍说:“创新中心打造了国内乃至全球首家‘互联网+教育’专业化园区,依托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联盟,助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目前,这里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已达10家,未来还将有一批企业形成百亿级的规模。”

“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国家‘互联网+教育’创新的高地,我们看到,大量的创业者在这里得到了支持和帮助,成为一个又一个创业明星。”华图联合创始人、德仁微课研究院创始院长于洪泽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对他这个微课的“创客”来讲,创新中心无疑是资源富集、助力企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在创新中心,上百家国内知名的互联网教育创新企业在这里共同发展,并形成强大的聚合效应和孵化能力。现在,杨丹的手机每天都响个不停,大多都是洽谈入驻创新中心的创业者,其中,想“托关系”“讲人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杨丹笑谈这是“幸福的烦恼”,她说:“现在排队的企业都数不过来了,但说实话,一方面我们能够容纳企业的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我们对入驻企业也有十分苛刻的审核和把关程序,从而确保企业整体处于高素质。”

瞄准现实问题,引领创新创业

“有这么一句话,‘手里有锤子,看什么都是硬的’,讲的是先入为主、泥古不化的道理。现在我们许多人虽然在涉足所谓的‘互联网+教育’,但其实还是站在传统教育的角度在做,其关注点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真正的互联网教育,应该要提高到一个新的维度,才能是真正的创新。”在“互联网+教育”创新周“新维学习空间站”启动仪式上,“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中心主任王涛谈道。

王涛介绍,“新维学习空间站”是在多方研究成果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以新维慕课开源平台、语音、笔迹、表情等自动智能识别记录教育、学习行为自然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的未来智慧教育、自适应学习环境。

据悉,空间站为教育机构和个人提供课程录播、直播服务,为未来学习模式测评研究,包括未来学习终端、智能化教学、学习机器人等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一句话,将来在这个教室里面,来上课的人没有线上和线下的区分,任何动作、语音、表情都有记录和识别,老师能很清晰地看到每个人,并与学生完全无障碍互动。”王涛说。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该是科学规范、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简便易学、系统全面、融合多种学习方法,基于知识点、可多层深入学习的过程。”刘延申希望这些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应该是便于学生、老师使用的,而且可以组合成有个性化的教材。

《中国科学报》 (2016-05-31 第10版 聚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