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佳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现代医学对待疾病的态度十分明确,依据疾病在人体反映的症状诊断疾病,并通过治疗疾病,进而让患者重获健康。然而,在近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的第八届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论坛上,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俞梦孙对如何看待疾病和人体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
应重大社会需求而生
“健康医学思想和健康医学工程就是为适应当前井喷样慢病发病态势应运而生的。”俞梦孙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俞梦孙所说的健康医学工程,作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学家的原创学科,在国内发展至今已逾三十年,在俞梦孙看来,国内健康医学工程的发展与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需求密切相关。
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相较于2002年,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一方面是慢性疾病呈现井喷式增长,另一方面,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也困扰着百姓,成为影响中国人健康及寿命的重要因素。然而,疾病发病率增高与就医困难之间的矛盾,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得以解决?或许可以从健康医学工程中寻找到途径。
“健康医学工程是一项颠覆性的系统创新,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解决当前重大关键现实问题的创新,更是一种新型产业有利于民生的产业。”俞梦孙总结道。
重新认识人的生命规律
对于中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俞梦孙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主流医学成为了疾病医学,其根源的内核为当前的主流医学脱离了人的生命规律。“医改必须从重新认识人的生命规律开始。”俞梦孙解释称。
钱学森曾开创性地用工程方法的概念来阐释“人”的概念,他曾提出,人是具有高级心理活动的开放复杂巨系统。
俞梦孙对上述定义进行全面剖析认为,复杂系统与简单系统根本差别在于它具有多层次的自组织功能。“现在已经清楚,具有自组织特征的人生命系统自发走向的‘目的域’,就是内稳态。作为生命系统主要特征的自组织,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先天之气’。”
此外,“开放”是生命系统另一个必备特征。“开放”的性质,就是“后天之气”,生命系统在负熵流驱动下自发走向“目的点”行为,就是“后天之气”转化为“先天之气”的过程。
“在‘开放’前面,钱学森特别用‘具有高级心理活动的’限定,表明人不同于任何其他生命系统。虽然人的认知可归属为后天之气,但这是一类对人稳态系统有巨大作用的后天之气,正性心理是强健康因子,负性心理则会导致疾病。”俞梦孙继续解释道。
“人的生命是肉体与精神的连续体,人是社会人,是环境的统一体。”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陶祖莱介绍说,“真正的健康医学工程要发展,必然要人文和科学相结合,必然要涉及到方法论基础的根本性变革。”
而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陆祖宏也指出,依托健康医学工程,可以从现代医学和生命健康中寻找结合点,造福百姓健康。
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
健康医学工程从创立至今,一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正如陶祖莱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关于人类健康的宝库”。
在陶祖莱看来,现代主流医学是在还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类健康的探讨,其理论比现代主流医学还要完整。
在健康医学工程的研究中,人的整个生命自组织过程被视作一个由不同性质和水平的稳态时间序列,以及相邻稳态间的过渡态在空间、时间、功能、结构上的集合体。
“这个集合体起始于生命形成的瞬间,终止于生命结束时刻”,俞梦孙介绍称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完美的对待过渡态的著作。
基于对稳态与过渡态的认识,俞梦孙指出,疾病的本质可被划分为稳态应变过渡态和病理性稳态两大类。其中前者便是《伤寒论》中所提到的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等,而后者则是慢性病,是指三阴体质,如太阴、少阴、厥阴体质等。
如今,现代医学对待慢疾病的途径多是疾病医学诊断与治疗,而非从人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待慢性病。正是因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健康的理念,健康医学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与现代医学产生了不同。
“以疾病诊治为中心的医学,忽视了整体稳态在疾病中的主导作用,因而不仅效果不好,反而增加许多医源性损害。”俞梦孙说,健康医学则不是直接去治病,而是通过了解健康,帮助人体获得整体稳态,达到提升健康、袪除疾病、延长寿命的目的。
《中国科学报》 (2016-04-26 第6版 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