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潘小川与某国际环保组织合作发布《北京采暖季大气PM2.5中致癌重金属组分差异研究报告》指出,过去三年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北京大气PM2.5中砷、铅和镉三种致癌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下降了85.9%、48.9%和40.7%,其中与煤炭燃烧密切相关的砷改善最为显著。
研究人员分别于2012-2013年和2015-2016年两个冬季采暖期对北京市大气中的PM2.5进行取样,分析其重金属含量差异。采样分析数据显示,2012-2013年北京PM2.5上重金属砷、铅、镉的质量比分别为0.128‰,1.816‰和0.027‰;而在2015-2016年三种重金属质量比降至0.018‰,0.928‰,0.016‰,三种重金属在PM2.5中的含量均大幅降低。
“砷、铅、镉这三种重金属元素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都有年均浓度限值的要求,长期暴露于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明确的不良影响,其中砷和镉属于一级人类致癌物。” 潘小川教授表示。
2014年起北京陆续关闭三座主要燃煤电厂,并大幅减少了燃煤消费量,《北京环境保护公报》显示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2015年的年均浓度相比2013年下降了49.1%。而煤炭燃烧也是重金属砷的重要排放源之一。
“致癌重金属砷和二氧化硫浓度的大幅下降表明,北京市一系列的治霾措施已初见成效。但PM2.5对人体的危害不仅来源于砷、镉、铅这三种致癌重金属,还有苯丙芘等致癌物,”环保专家董连赛说,“为保护公众健康,北京应继续加强PM2.5污染治理进度,力争在2022年实现空气质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