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计红梅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6/1/7 9:50:53
选择字号:
校园应用中走出的IPv6弄潮儿

桑小康(右二)代表团队领取大赛一等奖。

“学霸”们的风范就是比赛之前尽可能考虑到作品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每一个细节,而真正比赛的时候,则是轻松发挥,尽力即可。

■本报记者 计红梅

当《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大楼里见到桑小康的时候,这位看上去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

作为团队负责人,刚刚和小伙伴一起获得了第一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桑小康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获奖,与负责维护At Tsinghua校园应用这一“副业”有很大关系。他们没想到,自己凭着兴趣去“玩”,一不小心却成了IPv6的弄潮儿。

“云淡风轻”的参赛

IPv6是指互联网协议(IP)第6版。与目前大家上网主要使用的互联网协议第4版(IPv4)相比,IPv6具有网络地址容量巨大、更加安全可靠、服务质量高等优势,也因此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核心。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告诉记者,第一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的参赛选手主要是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内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会员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大赛对参赛作品的要求是,技术类作品必须与下一代互联网相关,应用类作品必须可以在IPv6环境下运行。“其主要目的是培育产生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特点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以激励高校学生积极开展下一代互联网软硬件技术及应用创新研究。”

与一些校园网不太支持IPv6的高校学子相比,身处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无疑会有一些优势。清华大学校园网主干网、学生宿舍网、教师宿舍网已经全部支持IPv6,各院系自建的局域网也基本都支持IPv6。

桑小康所在的实验室是清华大学网络中心无线与移动网络技术研究室。其参赛指导老师李贺武是清华大学移动应用平台At Tsinghua的负责人。桑小康们进入实验室后,就和自己的师兄、师姐们一样,通过平台为同学们提供校园内Wi-Fi接入认证、信息系统单点登录、定位导航、教室资源推荐等服务和应用,并将同学们开发的其他丰富应用集成到平台上,服务校园生活。

“在比赛还没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想做一些开发,升级一下At Tsinghua的系统。这与比赛的主题可谓不谋而合。”桑小康说。

而之所以参加比赛,是李贺武云淡风轻地问他们:“最近有个比赛你们想参加吗?”“我们也没有多想,就云淡风轻地参赛了。”桑小康笑着回忆说。

“逆袭”成功

桑小康们参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5年11月16日至12月6日,第一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初赛在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南、华东北、东北八个赛区举办。当初赛结果公布的时候,桑小康团队的参赛作品“智联”——移动校园上网神器还只是实践组二等奖。之所以能够在决赛“逆袭”,和他们不断的努力有很大关系。

“我们的作品主要是根据同学们的需求,让他们在IPv4和IPv6双栈环境下能有更好的上网体验。”桑小康介绍说。

在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并总结了现有系统的几大问题:Wi-Fi接入认证流程烦琐,网络账号容易被蹭用,免费的20G流量不知不觉就会用尽,流量用得少的同学和用得多的同学之间贫富差距大,一个账号只能登录3个设备等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为用户多考虑一点,所以我们就想做一个致力于成为流量管理助手和生活管家的产品。”桑小康说。

有了桑小康他们的“智联”产品,清华的学子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接入校园网,而且还可以在自愿的情况下享受到基于生活状况分析、兴趣和位置的推送,获得温馨的提醒,如“太宅啦,赶紧出去活动活动”“流量快用完了”等等。

刚开始参赛的时候,桑小康和他的队友们确实是只凭兴趣,没有想别的,不过随着决赛的日益临近,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代表清华大学参赛的,压力陡然大了很多,于是开始本着“不能给清华丢脸”的认真态度准备这场比赛了。

“在比较忙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状况是这样的,每天睡到中午,然后一直忙到半夜三点。”桑小康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除了参加比赛,他们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比如项目要验收、要搞其他研究等等。“晚上没有人打扰,时间才能真正属于我们。”

谈及比赛的经验,桑小康介绍说:“比赛之前,我们尽可能考虑到作品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每一个细节,而真正比赛的时候,则是轻松发挥,尽力即可。”他的同学评点说,这就是“学霸”们的风范。

为了解决问题

这次比赛给桑小康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很多参赛的队员都很专业”。他所说的专业是指这些同学很有创业的意识,参赛的作品中考虑了成本核算等比较商业化的元素。

“我们参赛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完全是凭自己的兴趣。”桑小康的队友、同一实验室的戴祎程说。在这点上,他俩和另外三个小伙伴秦同、武博阳、李谭卉一俨然“志同道合”。

不过,他们认为,比赛的好处是,“可以给我们一个时间点,让我们把自己想做的产品尽快做出来”。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大赛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管、CERNET的运营者赛尔网络有限公司主办,CERNET网络中心与《中国教育网络》协办。为了支持这一赛事,赛尔网络将每年出资500万元,自2015年至2020年,连续举办六届。

“桑小康们”获奖后,除了获得丰厚的奖金外,还将获得后续的创新创业支持。赛尔网络表示,将利用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孵化基地Cerpark,为决赛获奖者提供一系列后续的创业服务,包括办公场地、公司注册、培训指导、融资推介、成果转化等等,并将利用赛尔网络在全国各地的高校及市场渠道对各位获奖者的优秀项目进行推广。

“我们都获得了孵化器准入证。”桑小康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不过,他考虑得很清楚:“我们做这个产品主要是因为校园里的同学有需求,而不是市场有需求,所以现在暂时不考虑创业。”

对于创业,桑小康和同学们都很谨慎,认为“创业需要头脑和资金实力两方面的条件”。

现在已是研究生三年级、即将毕业的戴祎程选择了一家业内有名的公司去工作。他和桑小康一样,都认为先到一家大公司待两年,了解一下行业情况比较妥当。而创业则是有了非常有兴趣的方向、且有很大成功可能时再考虑的事。不过,他们承认,“如果想创业,先拿比赛练练手是最好的”。

《中国科学报》 (2016-01-07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