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1 13:45:48
选择字号:
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研究员高俊峰:还大地以明珠

高俊峰

这幅壮观的画面震撼了他的心灵。只是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就此与水结下了一世的缘分。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晴丹

1989年5月,一位年轻人从故乡鄂尔多斯第一次来到锦绣江南,来到长江边。那时,研究生面试刚结束,他便迫不及待地直奔南京长江大桥,双手抚定栏杆远视,但见一条桀骜不驯、挟万千汇流的浩荡之水,裂开西天低垂的云幕,喧啸张扬地奔至眼底,与江桥的粗大桥墩猛烈撞击,激起喷雾飞沫,划出旋流疾疾,再一纵身直扑东海而去。

这幅壮观的画面震撼了他的心灵。只是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就此与水结下了一世的缘分。他,就是中科院南京地湖所的研究员高俊峰。

科研是一种爱好

从那年秋季,高俊峰开始在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学习,南方的秋天一直在下雨,闷热难当,让这个从西北干旱地方来的年轻人很不习惯。

如今,在南京地湖所工作23年的高俊峰已经爱上了这里的一切。“因为,我渐渐喜欢上了自己研究的对象,热爱这个工作,也因此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环境。”高俊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高俊峰来说,科研是工作,也是一种爱好。“我总觉得,能够把工作和爱好统一起来是做科学家的一种幸福。”

一路走来,在高俊峰心里一直非常感谢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指导老师。“我的硕士导师毛锐,他特别支持我进行自由探索,不管多么幼稚的想法,他都鼓励我去探索、去实践,这为我的地理思维奠定了很好的实证基础。”

此外,凡事亲力亲为的博士导师赵锐,崇尚实践出真知,常常能够在细微之中发现科学问题,这激发了高俊峰的深入探索问题的能力;博士后期间,赵其国院士的指导对高俊峰如何把握科学研究和科学问题的宏观和大局帮助很大。

守护“大地明珠”的使命

起初,高俊峰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是洪涝灾害,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江南乡下作调查时,使他研究的关注点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当时,他发现一个农民种的水稻分两种。当问道两种水稻有什么不一样时,农民说:“一种是施农家肥、不用农药的,种出来自家吃的;一种是大量施化肥、农药,种出来出售的。”并且,这已经是普遍现象了。同时看到乡镇小厂刺鼻、发黑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那时候,我就意识到长期下去环境必出问题,于是我的研究方向从洪涝灾害逐渐转向生态环境。”

三十多年前,江南的小河还是清澈见底、鱼虾漫游、干干净净的,乡镇居民淘米洗菜,后来眼见着水质逐渐变差,以至于垃圾塞满、河水黑臭。

“近几年,作野外调查时,每到水环境恶劣的地方,当地居民常常是满怀期望地问我们‘河水什么时候才能变好?’每次遇到这样的情景,就感觉到科学家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俊峰感叹道。

“水是有灵性的,作为‘大地明珠’的湖泊也与人类一样,需要有自己的生存和活动空间,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竭尽一切力量去‘守护’它们。”高俊峰说。

在多年的研究积累中,面对国家需求,高俊峰提出基于水生态环境分区的湖泊型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以此为基础组织并完成了巢湖流域、太湖流域水质目标改善和生态保护建设方案。最近,在高俊峰的带领下,其团队完成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工作,此项工作是我国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基础,将对流域精细化治理体系的构建、“山水林田湖”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

早在2005年,他就提出我国湖泊分类保护建议,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对促进我国湖泊整体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我国淡水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高俊峰建立了湖泊和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估体系,对太湖、巢湖流域,江苏主要湖泊、鄱阳湖等重要水体进行多年跟踪监测、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湖泊健康问题,给当地政府部门提出管理、保护和治理建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高俊峰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获得了很多奖。但他仍然始终保持对科学问题的一种探究、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一如既往地坚持解决一个又一个科学问题。

水环境治理前景美好

欣喜的是,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湖泊整体急速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未来,对于“湖泊型流域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领域,高俊峰希望能够不断完善湖泊型流域的理论和环境空间动态模拟方法,形成从理论到方法的一个完整体系。

在高俊峰看来,科学家既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作深入研究,有独到见解,也要大力推广和宣传自己的成果,促进成果的转化,产生积极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我们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现在有广泛的应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应用,满足国家需求;另一方面,在地方湖泊治理与保护方面,我们将大力推广自己的技术,有效促进我国湖泊及其所在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高俊峰表示。

目前,从国家、地方政府,到普通大众,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人湖和谐、协调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与20多年前对待水环境保护的态度有明显的转变。

《中国科学报》 (2015-06-01 第7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