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长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25 8:54:05
选择字号:
李长安:以制度建设堵住“小金库”滋生漏洞

 

■李长安

目前,全国新一轮“小金库”专项治理行动已在中央部委全面铺开。为此,财政部日前还在官网公布了30多份政策文件汇编,作为此次全国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政策依据。笔者认为,治理“小金库”不仅要尽快遏制其滋生蔓延的发展势头,更须追根溯源,才能实现标本兼治。

“小金库”虽然经历了多次治理整顿,但由于始终未能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因此陷入了屡查屡犯、越查越严重的怪圈之中。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显示,目前存在于中国各级政府的“小金库”至少有6万多个,金额超过300亿元。“小金库”的存在与膨胀,既为一些部门“三公”支出超标创造了物质条件,也是公权滥用乃至中饱私囊的遮羞布,这与中央三令五申的“八项规定”和“反四风”活动完全背道而驰。

“小金库”之所以变成难以根治的“牛皮癣”,其根源在于政府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权力清单的边界不清。“小金库”的来源五花八门,其中多数与政府权力的无序使用有关。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本身就是公权滥用的典型表现,这些行为不但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政府税收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非税收入增速却大大超过了税收收入的增速,也明显高于GDP的增速,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二是政府预算的不公开不透明。按照财政部等部门的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由此可见,预算不公开透明是“小金库”顽疾久治不愈的制度性根源。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无论是政府的收入还是支出,其监督制度上的漏洞为某些部门私设“小金库”开了方便之门。

因此,新一轮“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须从制度建设的高度堵住“小金库”滋生的漏洞。一方面,尽快建立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严格界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使权力运行在规范的法制轨道上;另一方面,加快政府预算的立法和修法进程,尽快实现“阳光预算”的目标。目前,我国的《预算法》修订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而尽快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与透明机制,已成为此次修订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结束我国长期存在的政府预算“软约束”现象、构筑防止“小金库”死灰复燃的坚实“防火墙”。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4-09-2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