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23 7:04:07
选择字号:
心理疾患:痛在“心”口难开
中国临床心理学:就诊率高 辨识率低 治愈率低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然而,与国外的叶茂枝繁相比,中国的临床心理学才刚刚起步——

■本报见习记者 王珊

英国《卫报》日前报道称,中国人开始接受心理疗法。不过,文章也指出,虽然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心理咨询师已有40万人,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获得从业执照太容易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与此同时,从汶川地震到鲁甸地震,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使得心理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心理服务。然而,找到一个靠谱的、可以提供服务的人或机构,却成为求助者最大的困扰。就诊率高、辨识率低、治愈率低,成为我国心理服务的一大特点。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与临床心理学的“被绑架”密切相关。

临床心理学缘何“被绑架”?其发展现状如何?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心理学专家。

药物治疗遭质疑

提供心理服务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国外,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既要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咨询,又要对重度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治疗。当然,他们必须取得一定的资质,才能合法执业。

在我国,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的就诊率较高。精神科医生是公众解决问题的主要选择,而其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

不过,这一方法已受到广大临床心理学家的诟病。单纯依靠服用药物,而不提供咨询服务,即使控制了临床症状,其心理冲突的发生原因、长期积累环境或心理机制并未解决;在某些特殊情境中(比如创伤后),可能还会加重求助者的心理障碍。

“精神科医生的专长是药物治疗,其依据的专业理论和临床经验显然不能简单地推广到临床心理学情境之中。”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秘书长韩布新说,精神科医生如果未接受系统的临床心理学理论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认证,便将精神科的职业技能想当然地应用于临床心理学服务对象,既违反了职业伦理要求,也会损害求助者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其专业素质的提高。

而且,提供基本的心理咨询服务至少需要40~50分钟时间,精神科医生在门诊情境下不可能做到,亦非医院所允许——因为那是心理科的事情。据统计,普通医生对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低于30%;而对于已识别的心理问题,总治疗率也很低。

韩布新说,临床心理学家很难参与到心理治疗中去,这实际上是置心理问题高发的严峻现实于不顾。

“一证到手,一辈子管用”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就这样被截然分开,且心理治疗被限定在医疗机构中。

2013年5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对这一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临床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卫生法》更多的是偏向于负面控制,即告诉各类临床心理学从业人员“你不能做什么”。

韩布新说,《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际上是给了精神科医生更大的特权,但没有对其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时必须具备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执业资格等提出要求。

在他看来,以医疗机构、心理治疗执业行为的限定代替对于执业者个人临床心理学专业素质的要求,是本末倒置,也是《精神卫生法》存在的最大误区。这个问题已经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误导,不利于精神疾病和临床心理学两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身定位与职业发展。

有需求,有市场,必定催生心理咨询这一新兴职业。心理咨询师队伍的迅速壮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证到手,一辈子管用。”这是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武国城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现状的概括。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所有的临床心理学家一定要有博士学位,本科之后要经过长达5年的专业训练。而在中国,据专家表示,只要背了指定的几本书,就可以拿到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整个心理咨询业处于低端水平,对心理问题诊断的精确性不言而喻。

“当求助者找到你,你能否真正帮人解决问题,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武国城说,目前国家职业鉴定部门只负责颁发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持证后缺乏执业监管等,是造成这种不合理现象的重要原因。

建立无缝连接平台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截然分开,可能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普通的心理障碍被当作疾病给予药物治疗;二是严重的心理疾病没有被识别。于是,求助者因得不到有效的诊断而成为受害者。

去年的首都机场爆炸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林春说,如果当时社区能定期进行心理排查,把有问题的人记入档案,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服务,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与国外的叶茂枝繁相比,中国的临床心理学才刚刚起步。为了提高持证心理咨询师的从业水平,武国城认为,应尽快建立一套规范化的遴选和淘汰机制,实行注册管理,通过继续教育、定期审核等措施,使拿到证书的人看清努力方向,跟上职业化进程,尽快成长起来。同时,将不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淘汰出局。

韩布新也认为,一方面要建设一个国家认可的管理平台,负责向大众公布相关机构、人员的联系信息;另一方面,中国心理学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共同努力建设有资质认证的专业服务队伍;同时,执业场所需要根据国情重新细化。“这三者需要实现无缝对接,并对公众开放。”

《中国科学报》 (2014-09-2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